作品简介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病中和圆寂之后的文长老,并回首过去的交往以及写世事无常的感叹,赞美了文长老道行高,又发出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此篇诗意沉着,语言流美,写得别有深意。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苏轼因议新法和王安石不合,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次年末,因事到秀州(今浙江嘉兴),过永乐乡,游览报本禅院,遇到一个四川同乡在那儿住持,名叫文及,苏轼写了一首诗,题为《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说:“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赴常州赈济灾民,又过秀州,夜过永乐,至报本禅院,这时文及已卧病退院,苏轼又做一首《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熙宁七年五月返回杭州,再过报本禅院,文及已圆寂,因而又写了《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这首悼诗。
相关诗词
-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
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
苏子瞻学士初通判杭州过秀州遇乡僧本觉庵文长老赋一诗留赠其后以学士再莅杭过之则文已退院三过之圆寂矣皆有诗志其感慨后四百年太
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
余去年寄前诗今再过其地而彦征已卒用前韵书驿壁
年少岂知身世浮,心期同老故山秋。谁教玉树埋黄壤,不许鸰原到白头。鼎鼎百年皆梦幻,悠悠万事判穷愁。当时鸿雁书来处,今日飘然成独游。
-
文长老云山有训狐鸣即客至夜来鸣更异常
我入山来亦偶然,初无消息与人传。训狐缘底潜知得,隔夜飞鸣报老禅。
-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赠经长老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
盐亭县永乐山叩云亭
长江合高峰,爽气左右绕。中流望绝巘,万丈见木杪。孤亭揭其上,隐隐一拳小。李君令兹邑,邀我升缥缈。是时天宇净,晴色洗霜晓。万象满四隅,转盼皆可了。神清压尘坌,志适喜猿鸟。人生贵轩豁,世务苦纷扰。兹焉获登览,浩思欲飞矫。令谓亭我为,胜绝此应少。愿子立佳号,光辉饰松茑。因名之叩云,大字榜霞表。
-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渴鸟雀。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所效殊未立,期归尚...
-
过贾似道葛岭旧居
顺逆人兽心,成败翻覆手。鬼神不相容,子孙岂能守。昔者过此门,歌钟会群丑。今者过此门,阗然已丰蔀。羞死满院花,颦残数株柳。空室走鼪鼯,荒池长蝌蚪。转眼即凄凉,况复百年后。积衅多自戕,盛德斯可久。富贵如浮埃,于身竟...
-
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