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宋〕
初惊鹤瘦(1)不可识,旋觉云归(2)无处寻。
上次见面我为文长老消瘦的容颜而吃惊,而他不久的离世,让我颇感意外。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1)去来今(2)。
三国秀州见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弹指的时间便已是过去此生和来世了。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1)尚有心。
存在和死亡我见过很多所以没有落泪,同乡的离去让我也愁心重重。
欲向钱塘访圆泽(1),葛洪(2)川畔待秋深。
想去那钱塘寻访高僧圆泽,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时了。
小提示: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诗。这首诗写病中和圆寂之后的文长老,并回首过去的交往以及写世事无常的感叹,赞美了文长老道行高,又发出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此篇诗意沉着,语言流美,写得别有深意。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苏轼因议新法和王安石不合,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次年末,因事到秀州(今浙江嘉兴),过永乐乡,游览报本禅院,遇到一个四川同乡在那儿住持,名叫文及,苏轼写了一首诗,题为《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说:“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赴常州赈济灾民,又过秀州,夜过永乐,至报本禅院,这时文及已卧病退院,苏轼又做一首《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熙宁七年五月返回杭州,再过报本禅院,文及已圆寂,因而又写了《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这首悼诗。
相关诗词
-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岁月杀忧慄,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稍与人事閒,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四支反田亩,释至东皋耕。
-
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
-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
-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其一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
-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栖道风。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
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
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五月菖蒲草,千年槜李城。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落日孤亭间,悠悠钟磬声。
-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其一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瑩白象明月。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