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天台陈庭学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为天台学士陈庭学所做之序。行文规整,在文中也透露出作者自身的豪气和对知识的孜孜追求。和《送东阳马生序》类似,都被教学大纲选入过教材。
- 文学体裁文言文
-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创作背景
宋濂其人,身为“开国文臣之首”,好奖掖后进,对后进士子多有赠序加以勉励。其所作赠序,常以自身经历感受出发,娓娓而谈,浅近生动,如话家常,以勉励士子立志当高远,学业骛精进。《送天台陈庭学序》即宋濂写给天台陈庭学的一篇赠序。意在说明陈庭学宦游四川以后,“其诗益工”,“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乃是得力于奇异山水的熏陶。
相关诗词
-
送天台陈审中
陈为台望族,不数谢与钱。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吾犹及乃祖,执鞭慕先贤。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事功竟落落,世虑日日煎。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君如丹凤雏,五采何翩翩。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老我终白屋,看子收青毡。浙水东西...
-
次韵天台陈榆收
世态自浮轻,犹存冷处盟。功名随泡影,道义要权衡。打破片云隔,来分半日清。且须谋隐事,未问把天擎。
-
与陈敬初同舟北游题饯行卷后
我爱天台陈敬初,少日辞家即远图。上书拟献贾生策,入关便弃终军繻。八月官河秋水大,三江亲舍暮云孤。名成归去岁未晚,卜邻有约依东吴。
-
送天台李令庭芝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
送天台杨仲儒秀才如北
送君诗者悉豪雄,男子身穷道不穷。
-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
...再见。士岂始隗乎?全赵匪相如。项王疑亚父,竟尔龙为鱼。扰扰何时已?百年聊寄耳。良也报仇归,言从赤松子。去山今几年,还山大学仙。天台司马宅,云气近相连。
-
赠天台陈道人
山中老希夷,长抱白云睡。睡觉呼蹇驴,悠然出山去。道上忽相逢,为问天下事。长笑不复言,不言有深意。苍生在巅崖,感此泪如雨。
-
送常州陈商学士
红梨秋老石渠霜,并欲萧萧伴祖觞。台上襆绫收柘枕,水边古兽得鞶囊。浮云并盖辞京辇,晓月将潮促使艎。缘饰有文成政速,剩储灵气茹芝房。
-
赋得雪山送陈庭学
蜀岭镇金位,岩壑皆古雪。春风吹不消,积厚冻愈结。寒色照锦城,皎若冰壶彻。势与太白抗,崇险自天设。君今此宦游,一览尽奇绝。人系山重轻,相望并高洁。
-
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成都
...含润色。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时清卫府间,搜奇抚陈迹。平生独往愿,蹉蛇头半白。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