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是康有为创作的一首诗。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失败、会试不第后,专程登临庐山以排遣内心的愤懑和忧思。他对海会寺和德行高深的至善和尚留下了深刻印象,宿寺与至善长谈,称“至善禅师,高行耆年,与吾契合”,临别时题诗相赠。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冬]韵
- 创作年代清末民国初
创作背景
清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也就是康有为第二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并上《上清帝第一书》的第二年。因上书未果,康有为怅然回乡,途径庐山。这也是康有为第一次上庐山。当他游览到海会寺时,受到至善大师的热情款待,奉茶客堂,谈古论今,极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康有为感至善之热情,又敬至善对佛家的虔诚,尽心修炼,闭关数年,精心重修海会寺。其经历无疑使康有为甚是感动,想到自己大志未成,需再努力。遂写下了《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一诗,并亲手书写下来赠给了至善和尚。
相关诗词
-
夜宿永古寺与孤峰上人谈诗
莲花池上月如霜,金地无尘夕景凉。海藏暗浮龙影动,露盘微注鹤声长。云栖梵钵留僧共,风隐铢衣护佛香。一夜不眠听说法,雨花撩乱满禅床。
-
宿海云寺与大牛上人
秋雨夜始寒,霜钟湿云际。境幽念正寂,松冷声逾细。悠然孤榻中,了隔人间世。莽莽旦昼间,到此绝萦系。上人吾宗彦,静念参神谛。恒忆旧须眉,乃在端溪岁。一旦解儒冠,竟续空王裔。托钵烟海曲,挂锡香河澨。了此出世心,一往无留滞。初日发清晨,炉薰透衿袂。
-
宿幽栖寺赠海天上人
投迹空山夜,皈心此问禅。锡飞辞岳后,杯弃渡江年。花落仙岩近,松深净榻悬。融师双树下,见尔一灯传。
-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
-
人日同张登子邓孝威游海幢寺访澹归上人
雨后经行祇树林,石栏横屐碧苔岑。佛云不改清流色,人日偏宜海国阴。过岁白花飞蝶早,当时赤棒伏龙深。旅辰暇肯虚莲社,一饭青精万里心。
-
游西湖承天寺赠月潭上人
中天台阁禁城西,春日游人出御堤。满地落花驯鹿卧,千条弱柳乱莺啼。窗涵水影金镛净,幡倚晴云绛节齐。最喜上人能爱客,乘船仍约酒频携。
-
赠从善上人
骨气清泠无片尘,即应僧可是前身。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泉新。不能来住城中寺,去买青山约我邻。
-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
马急人忙尘路喧,几从朝出到黄昏。今来合掌听师语,一似敲冰清耳根。
-
灵门寺赠灵一上人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
秋夜寄青龙寺空贞二上人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未得同居止,萧然自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