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是康有为创作的一首诗。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失败、会试不第后,专程登临庐山以排遣内心的愤懑和忧思。他对海会寺和德行高深的至善和尚留下了深刻印象,宿寺与至善长谈,称“至善禅师,高行耆年,与吾契合”,临别时题诗相赠。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冬]韵
- 创作年代清末民国初
创作背景
清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也就是康有为第二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并上《上清帝第一书》的第二年。因上书未果,康有为怅然回乡,途径庐山。这也是康有为第一次上庐山。当他游览到海会寺时,受到至善大师的热情款待,奉茶客堂,谈古论今,极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康有为感至善之热情,又敬至善对佛家的虔诚,尽心修炼,闭关数年,精心重修海会寺。其经历无疑使康有为甚是感动,想到自己大志未成,需再努力。遂写下了《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一诗,并亲手书写下来赠给了至善和尚。
相关诗词
-
《宿海会寺》拼音版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
-
《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拼音版
...。平生壮怀独登楼,况有轩槛当城头。东郊日上宿雨散,北郭天净阴霾收。师来一笑忘坐起,我本与师同浙水。途穷试觅浮海桴,才短犹惭续貂尾。问师今派浚古源,清激冰壶涵表里。银汉耿耿上通津,溟渤滔滔下无底。嗟我莫如方外人,苦被簪绂萦凡身。漫采秋兰泊湘渚,还寻渔...
-
《春夜宿海雪寺》拼音版
喧静同一致,大隐即山居。乃知道者流,所止恒晏如。煌煌旧吴会,郁郁高人庐。山阁花雾暝,池馆绿阴初。复此良夜月,禅影流碧疏。素友惬清会,境寂钟磬馀。离坐忘言笑,超然悟玄虚。不卧如有愧,尘路何驰驱。
-
《鸡鸣寺赠印空上人》拼音版
不用觅三车,心能转法华。问年忘岁月,留客借云霞。乞食朝行脚,焚香夜结跏。志公金骨在,长日礼干花。
-
《宿天界寺留半峰上人》拼音版
深巷虚斋草露漙,高僧净戒夜忘寒。编篱拟畜白糜鹿,种竹尽长青琅玕。山谷七言云里和,楞伽四卷月中看。閒来梦觉游禅去,愧尔弥天释道安。
-
《秋夜宿海珠寺》拼音版
岛屿中流出,凭空结蜃楼。浪翻沙际月,枫落海门秋。照水禅灯寂,栖云秖树幽。坐看神女见,清夜弄珠游。
-
《宿海会寺》拼音版
万杉堆青没山骨,云埋七峰时出没。飞泉拂石泻哀湍,下有万古蛟龙窟。藏头睡熟呼不起,地坼三年蝗蝻出。千山脉理渍清甘,一罅涓涓流石液。同游况与惠询辈,纳屐振衣何勃窣。大门当前新筑道,跨水曲栏攲突兀。舂鸣轣辘趁朝炊,水畎悬流机械发。支筇对此自三叹,抱瓮老人长搰搰。却坐幽堂忽浩歌,回首已失西山日。
-
《湖心寺赠见心上人》拼音版
定水高踪何处寻,云林燕坐静观心。虎来磐石倚禅锡,龙出灵湫听梵音。月窟天香金粟老,王城祇树宝花深。遥知东涧蒲庵好,拟著藤床夜共吟。
-
《游弥陀寺赠喝能上人·其二》拼音版
何必远城郭,已空车马尘。因心川共逝,触指月如轮。客愧乘槎客,僧兼卖卜人。此生期再访,幽梦或通津。
-
《普陀寺赠潮音上人》拼音版
莲花洋外矗香台,片片青莲渡一杯。日射琳宫光似镜,涛惊花雨吼如雷。鲛人负蚌投荒去,龙女含珠听梵来。徐市求仙终缥缈,讵知三岛法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