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南歌子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八月,此时东坡任杭州太守,苏伯固(坚)任监税。两人交往甚密,时有诗词唱和,这首词即为东坡和和苏伯固在钱塘江畔观潮后所写。
王文诰《苏诗总案》认为此词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通判杭州时。而刘尚荣《钞本〈注坡词〉考辨》和吴雪涛《苏词编年辨证》认为此词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
相关诗词
-
《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拼音版
满城桃李争春色,不许梅花不成雪。世间尤物无盛衰,万点萦风愈奇绝。我行柯山眠酒家,初见窗前三四花。恨无壮士挽斗柄,坐令东指催年华。今朝零落已可惜,明日重寻更无迹。情之所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拼音版
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忽看擘地出人间,桂树扶疏如淡墨。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冰壶玉瀣侵骨冷,醉看孤鸾舞清影。夜阑归舍人已眠,却倩天风为吹醒。
-
《八月十八日雨后观潮》拼音版
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
-
《螺川八月十八日旅思二首 其二》拼音版
一年一度此夜好,八月十八看潮生。天涯兄弟空回首,孤客江城无限情。
-
《螺川八月十八日旅思二首 其一》拼音版
三千里外思家客,十八滩头上水舟。料得海塘今夜月,故园丝管一时秋。
-
《壬辰三月十八日石湖花下作》拼音版
夜饮海棠月,朝漱山茶露。臞儒槁木形,受用侈如许。荆扉隔黄尘,谁识花岛路。惟有瘦筇枝,共饱园中趣。林神酿馀春,政尔美无度。葱茏千万重,芳意未渠暮。风香荐秀色,鼎俎谢腥腐。虽无稻粱谋,扪腹有馀饫。
-
《八月十八日天晓二首·其一》拼音版
木犀花正盛,吹入满楼香。不是人无寐,焉知夜已长。树鸣秋雨急,潮过海天凉。自觉衣裘少,侵寻近肃霜。
-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其一》拼音版
东来小港入潮枯,总直潮辰只大都。父老犹谈钱氏弩,波涛终奉浙江符。一城菜熟须盐急,百笠芦长缚蟹粗。却问黄尘飞未得,秪言咸湿满头颅。
-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其二》拼音版
闻道黄熊伯子宫,银山银海走银虹。千花竞蹙鱼龙后,万里长来日月东。河伯正骄秋水舌,非神亦弄广陵风。莲姬自爱潮多信,看弄潮儿欲嫁侬。
-
《八月十八日恭奉皇太后木兰行围启跸之作》拼音版
每岁金秋举狝苗,悠悠旌旆马萧萧。承欢内外都无间,绳武觐扬亦孔昭。示法子孙从启跸,随围宾客扈来朝。新携回部鹘师赤,高处兴安试放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