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问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首联以东篱访问秋情点题,符合了“问菊”的主题。“喃喃”二字情态毕现。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一句,俨然就是林黛玉的写照。颈联烘托渲染菊花生长的凄清环境,“寂寞”、“相思”四字又最能点示出林黛玉的内心活动。末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这首诗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此诗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实际上也正是诗人的自我评价。
- 作品出处红楼梦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问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这回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在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按理说这一首应被评为咏菊诗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
相关诗词
-
《问菊》拼音版
山冈独立对秋光,一袖西风两屐霜。笑倚东篱问寒菊,自渊明后几番香。
-
《南柯子·九日城南看菊》拼音版
问菊城南路,秋光又一年。草桥风景尚依然。正是黄花时节、碧云天。荒草迷幽径,残芦被野田。丝丝衰柳挂寒烟,遥指半规斜日、隐山巅。
-
《九日寻菊南郭因至海上观骑射》拼音版
九日提壶问菊花,开篱恰到故侯家。空园薄暮楸梧冷,乱石登台薛荔斜。风急海天寒戏马,秋深林樾动栖鸦。年年兄弟茱萸会,莫惜黄公酒再赊。
-
《过七弟东皋草堂闻林氏有菊叩门探之不盈二十种楚楚可观不见主人遂返》拼音版
驾言出东皋,草堂媚初日。问菊过邻家,闲门杳行迹。茅檐覆卉药,林影移砌石。淹留去复住,苍藓殢来屐。何烦见主人,幽花自迎客。
-
《陈清叔晚菊》拼音版
...亦如此,风雪林中要耐老。陈君臞然一寒素,清绝谁如叔也好。十年竟被先畴役,大袖高冠反颠倒。黄金白璧尽辞去,独与寒花澹相保。问君对菊何所得,租藉半空诗富藁。百年芳臭终不歇,一时泯灭岂足道。君不见渊明对...
-
《问渊明菊》拼音版
世以渊明名尔菊,却来紫陌换青铜。东篱采采知何处,岂不包羞负此翁。
-
《吴驾部公择斋中同臧晋叔钱仲美二博士玩菊》拼音版
兴来吾不浅,问菊进杯盘。分得朱门色,移从粉署看。金枝灯并照,玉艳雪争寒。欲奏山芗曲,秋风向上兰。
-
《九日同胡子远携三子以重阳能插菊花无分韵》拼音版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凭高送远目,风景未觉殊。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久客负邻里,置酒烦招呼。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我老腰脚顽...
-
《李伯承西园催菊》拼音版
竹影参差夕照斜,不知秋色在谁家。葛巾倒著东篱下,几度衔杯问菊花。
-
《咏菊》拼音版
菊,菊。丛丛,簇簇。种阶除,脱岩谷。玉干碧鲜,金英黄郁。争妍无小桃,结好有修竹。满泛醇酒千杯,高簪道巾一幅。庭前子美休作诗,篱外渊明自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