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女
〔唐〕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我看那浅池中摇头摆尾的鱼儿,永远不会认识到海水的广阔渊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1)。
看那桑树下的采桑女,永远不会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
贫窗苦机杼(1),富家鸣杵砧(2)。
采桑女在窗下辛苦的织布,富家人家遍身罗绮,夜夜响起捣衣声。
天与(1)双明眸(2),只教(3)识蒿簪(4)。
采桑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发簪。
徒惜越娃(1)貌,亦蕴韩娥(2)音。
有着西施之貌只能幽处野里,有着韩娥之音却湮没无闻。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从来没有见过珍贵的珠宝玉石,所以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岂知赵飞燕(1),满髻钗(2)黄金。
哪里知道受宠的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小提示:于濆《里中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里中女》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揭露贫富悬殊的诗。此诗通过桑下女和富家女的对比,痛斥了统治者生活的骄奢淫逸,表露出诗人对“里中女”的无限同情。开头四句采用民歌比兴的手法说贫苦的桑下女未见过富贵人家的生活,五、六句暗示富贵人家的罗绮乃是如桑下女这样的劳动者的血汗凝成,接下六句通过形象进行议论,极力赞美桑下女的聪慧、美丽和质朴。结尾二句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再次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满。这首诗语言质朴鲜明,采用对比衬托、前后照应、形象议论等手法,使全诗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韵。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他目睹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深为贫家女子鸣不平,遂作此诗,对世道的不公抒发感慨,一是为农家女的命运惋惜,二是对自己虽有才能但由于出身不贵而得不到重用的现实表示不满。
相关诗词
-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其二
炎花冷蕊逐时开,当取当垆著处陪。海女缠头虽绛帕,江枫落叶亦殷腮。千金知向何番买,一朵分簪破帽来。夺取胭脂等閒事,只愁儿女太安排。
-
浣溪沙·塔里木戈壁中忆阿克苏温宿之游
何代何王剩地牢?龟兹霸业已萧条。西风吹雨过平桥。高柳阴中驰骏马,巴依园里选葡萄。别开舞派女儿腰。
-
送无我师还里,兼柬里中诸子
同游几日复离居,赠别无多意有馀。白发淹留非所惜,红尘归去欲何如。新诗近欠名山债,密约凭将故里书。岐路转多心转惑,从来儿女会牵裾。
-
里中张氏母出与邑宰母宴饯以诗
...申今有百五龄。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衣称情。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
-
沁园春·偕易六叔由家兄彦清泛舟游岳舟中醉赠叔由兼忆中实蜀中
...皋,半泓杯影,岳色冥蒙堕酒波。邀君醉,到祝融峰顶,西望岷嶓。群峰万马奔驮。蹴水势昭滩一旋涡。怅江上骚人,衣褰薜荔,天边玉女,髻拥青螺。雁落霜空,猿啼夜悄,一夕愁心冷汨罗。重阳近,怨天涯风雨,梦...
-
金缕曲·四叠罅韵送戚属中女子参军者
...麾下。不数前朝秦冼辈,便吴宫、教战谁曾怕。磨匕首,腰横挂。更无滴泪临岐洒。尽抛将、脂奁粉合,两眉休画。风掣红旗行肃肃,静里温闻班马。号令急、军中鼓打。直向黄河边头去,笑木兰、枉替耶征者。歌送汝,一樽藉。
-
里中康节庵画墨梅求诗因述本末以示之
...而鼠须,已见工夫较精致。双枝倒作鹿角曲,生意由来端若尔。所传正统谅末节,舍此的传皆伪耳。僧花工之工则粗,梦良意到工则未。女中却有鲍夫人,能守师绳不轻坠。可怜闻名不识面,云有江西陆公济。季衡粗丑恶拙祖,弊到雪篷滥觞矣。所恨二王无巨法,多少东邻拟西...
-
闻女子疟疾偶书二十四韵寄示
...顾汝仅毁齿,何力禁喘噎。寄书诘医师,有药且嚼啜。方经固灵应,病根终剪灭。但恐祟所为,尝闻里中说。兹地有罔两,乘时相罥结。嗟哉鬼无知,何于我为孽。我本重脩饰,胸中掬冰雪。祸淫虽甚苛,无所可挑抉。疑是饕餮魂,私求盘碗设。尽室唯琴书,何路致荤血。无钱顾...
-
怀节篇
吾家老祖母,吴姓里中女。洪武乙丑生,既长归吾祖。行年二十九,吾祖遽作古。上侍老曾姑,下抚吾幼父。父始年六期,从父方学乳。饥寒更死丧,茕独事嫁娶...
-
庚寅中秋馆中对月·其三
愁闻织女渡河津,谁闭嫦娥在月轮。宝镜台临瑶席冷,羽衣香染桂华新。鸿来绝塞书千里,鹊绕空庭树几巡。遥夜玉堂秋似水,可堪盈手赠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