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女
〔唐〕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我看那浅池中摇头摆尾的鱼儿,永远不会认识到海水的广阔渊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1)。
看那桑树下的采桑女,永远不会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
贫窗苦机杼(1),富家鸣杵砧(2)。
采桑女在窗下辛苦的织布,富家人家遍身罗绮,夜夜响起捣衣声。
天与(1)双明眸(2),只教(3)识蒿簪(4)。
采桑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发簪。
徒惜越娃(1)貌,亦蕴韩娥(2)音。
有着西施之貌只能幽处野里,有着韩娥之音却湮没无闻。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从来没有见过珍贵的珠宝玉石,所以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
岂知赵飞燕(1),满髻钗(2)黄金。
哪里知道受宠的赵飞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小提示:于濆《里中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里中女》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揭露贫富悬殊的诗。此诗通过桑下女和富家女的对比,痛斥了统治者生活的骄奢淫逸,表露出诗人对“里中女”的无限同情。开头四句采用民歌比兴的手法说贫苦的桑下女未见过富贵人家的生活,五、六句暗示富贵人家的罗绮乃是如桑下女这样的劳动者的血汗凝成,接下六句通过形象进行议论,极力赞美桑下女的聪慧、美丽和质朴。结尾二句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再次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满。这首诗语言质朴鲜明,采用对比衬托、前后照应、形象议论等手法,使全诗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韵。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他目睹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深为贫家女子鸣不平,遂作此诗,对世道的不公抒发感慨,一是为农家女的命运惋惜,二是对自己虽有才能但由于出身不贵而得不到重用的现实表示不满。
相关诗词
-
客中贵谈中军朱大夫王光禄追饯栖霞有作
归辙何所爱,爱此中林幽。
-
同阿大野臣斋中夜集围炉三首·其三
跨马人梳堕马新,琼花飘点舞衫匀。冲寒越显凝酥面,避雪微欹削玉身。比拟须存林下气,扫眉羞效里中颦。庭中一道纤纤印,散乱银杯惑醉人。
-
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
-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
...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为我一曲歌伊凉,挈十一州归大唐。奇材剑客今岂绝,奈此举目都茫茫。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生女须教出塞妆,生男要学鲜卑语。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自从烽火照桑乾,不敢宫前问禾黍。子行西还渡蒲津,正喜秋气高...
-
壶中天·壶中旧隐
壶中旧隐,有丹岩翠嶂,遮断尘境。山下林亭亭下水,隔水别开鸥径。映竹弹棋,刷苔品石,秋满纱巾影。山前何有,藕花菱叶千顷。正好瘦策扶亲,团蕉挈弟,瓜果盈盘饤。坐到梧桐凉月上,更理冰弦夜咏。轻裂萝裳,长安回首,眄断青猿信。乞公渲笔,溪声画里堪听。
-
闻客话里中近事
蓬莱清浅信推迁,回首乡关事可怜。今日朝簪陪末秩,早时社鼓舞华筵。陈平宰国无消息,质倍辞家有岁年。蹙蹙生涯非我里,滔滔四望极敷天。
-
南归诗十九首·其七·阜城道中
春光已彊半,冰雪尚如此。云间寒日辉,不肯照穷子。喜无尘扑面,又苦泥没趾。车马诘曲行,五里当十里。岂不惮修途,归途修亦迩。
-
中秋无月歌
...与,待尽光阴而已耳。佳时令节或难忘,有酒还随大家喜。一时过去少一时,打算百年能得几。满前童丱倏突弁,少者如斯老何恃。去年中秋月在城,白璧团团酒波里。今年中秋月在家,买酒邀宾走儿子。云漫天黑月失色,老子之兴殊败矣。老子非月能万古,暂借一光何足鄙。...
-
中秋湖中玩月
爱是中秋月满湖,尽贪佳赏亦须臾。固知万古有此月,但恐百年无老夫。鸿雁长波空眼眦,鱼龙清影乱眉须。人间乐地因人得,莫少诗篇及酒壶。
-
谒银瓶圣女祠
兰槁花不活,松拆枝亦伤。阿女爷所生,还有爷心肠。爷亡女即死,女死家亦亡。银瓶本完物,随女井中藏。井水夜夜飞虹光,千年不没银瓶娘。君不见赵家楼船海南破,孤儿又向波中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