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女

于濆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作品简介

《里中女》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揭露贫富悬殊的诗。此诗通过桑下女和富家女的对比,痛斥了统治者生活的骄奢淫逸,表露出诗人对“里中女”的无限同情。开头四句采用民歌比兴的手法说贫苦的桑下女未见过富贵人家的生活,五、六句暗示富贵人家的罗绮乃是如桑下女这样的劳动者的血汗凝成,接下六句通过形象进行议论,极力赞美桑下女的聪慧、美丽和质朴。结尾二句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再次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满。这首诗语言质朴鲜明,采用对比衬托、前后照应、形象议论等手法,使全诗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韵。

创作背景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他目睹农家女和富家女的巨大差别,深为贫家女子鸣不平,遂作此诗,对世道的不公抒发感慨,一是为农家女的命运惋惜,二是对自己虽有才能但由于出身不贵而得不到重用的现实表示不满。

  • 赏析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吾少关心民生篇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是通过农了女和富了女的巨大差别为贫了女子鸣吾平的。诗的前四句以池中鱼吾知海水深来比喻穷乡僻壤的女子无从想象富贵人了的生活。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生池鱼”比生桑女”、生海水”比生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吾理解富贵人了...

展开全部
于濆

于濆

晚唐诗人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进士,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弊,自称“逸诗”。其诗今存四十余篇,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之作。有《于濆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