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
- 作品出处武林旧事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观潮》此篇就是周密在《武林旧事》关于浙江观潮的笔记。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武林旧事跋》)。《观潮》此篇也反映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关诗词
-
《八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拼音版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
-
《观潮歌》拼音版
鸡声喔喔天未明,大家尽说观潮行。骑舆徒步相䢔遝,袨服靓妆街市盈。
-
《观潮》拼音版
海口潮初上,江流涌不行。大风生气势,烈日夺光晶。鹢首来何驶,䲭夷怒未平。吴儿夸壮观,车马暮填城。
-
《次韵省郎蔡彦文观潮长歌录呈吴兴贰守云间先生》拼音版
舞海凤,跳天吴,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蓬婆之山突兀眼前见,有如祖龙万铎来东驱。婆留一箭气相敌,强弩不用三千夫。云蜃成楼不可斩,火铁摇识谁能屠。招潮小儿不畏死,面螯蹋浪心何粗。榑桑烂,若木枯,革瓢古愤无时苏。东维子,惊相呼,长风破浪未归去,一叶欲事寰...
-
《十七日观潮三首·其一》拼音版
潮头初出海门山,千里平沙转面间。犹有江神怜北客,欲将奇观破衰颜。
-
《十八日观潮·其一》拼音版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
《八月十八日雨后观潮》拼音版
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
-
《观潮阁》拼音版
高临无地屹山腰,今古知观几度潮。水鉴挂空波正满,鲸鱼八穴浪还消。雷初出地神龙怒,银忽成山海若骄。圣世风涛合平静,不应泛溢似唐朝。
-
《和宇文侍郎观潮》拼音版
江上双峰屹若门,秋潮涌出势横奔。先声何翅云雷震,猛逝直疑溟海翻。壮观平分吴与越,激波遥自巽之坤。驱除残暑长空凛,喷薄晴光列岫昏。冲涉唯惊兀舟楫,迁腾那复论鹏鲲。仙槎远泛时相际,野马兼驰力更...
-
《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一》拼音版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