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宋〕
浙江(1)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2)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5)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势极雄豪。杨诚斋(7)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1)出浙江亭教阅(2)水军,艨艟(3)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4)奔腾分合五阵(5)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6)不相睹,水爆(7)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8),仅有“敌船(9)”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0)。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吴儿善泅者数百(1),皆披发文身(2),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3)而上,出没于鲸波(4)万仞(5)中,腾身百变(6),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干(1)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2),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3),而僦赁看幕(4),虽席地不容间也。禁中(6)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7)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8)也。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小提示:周密《观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
- 作品出处武林旧事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奔腾冲激,声撼地轴,叹为观止者由来已久。《庄子·外物》篇讲到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指的也许就是浙江怒潮。《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始皇三十七年“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的记载。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观潮》此篇就是周密在《武林旧事》关于浙江观潮的笔记。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已”(《武林旧事跋》)。《观潮》此篇也反映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相关诗词
-
观潮
早潮滟滟明星没,晚潮浩浩初月出。潮去潮来自古今,秋毫不见江波溢。渡江著屐升颠崖,江流端正白道斜。吞海亭前放两眼,湱然耳畔喧雷车。江凫渚雁知潮信,拍翅惊飞排水阵。半江崩浪大千山,突过中流肯平进。白马粗毛十万匹,怒蹄蹴踏寒风飘。如茶素甲鼓声高,睒旸霜刀横击律。雪龙夭矫空中飞,飞鱼怪物相追随。鳞爪变现颔珠落,毒涎雾喷光淋漓。斗霆击电海门碎,巨壑荡潏藏舟移。汨没沙洲不胜计,但凭远峰露螺髻。云根直欲信流去,虹洞苍茫极风势。江豚掀簸岂自由,天吴叫啸水仙愁。弄潮吴儿好身手,蓦波燕跃伸黄头。欹岸水痕添一丈,渔舟个个浮天上。...
-
满江红·次韵耶律舜中樟亭观潮
望入西泠,乍一线、涛头涌白。疑海上、鳌翻山动,鹏抟风积。银汉迢遥槎有信,秋光浩荡云无迹。快醉挥、吟笔倒琼瑰,冯夷宅。沙草远,迷烟碛。云树老,敧宫壁。叹潮生潮落,几时休息。事往空遗亡国恨,鸟飞不尽吴天碧。正销凝、何处夕阳楼,人横笛。
-
狮子峰观潮 其一
泽国梅青瘴雨收,石床高踞碧狮头。三韩水接天无尽,百粤山穷地欲浮。楼阁罡风吹海蛋,旌旂落日炤江鳅。行人莫问驱潮事,潮落山西浅作洲。
-
次韵方子践观潮
潮生潮落有时休,朝暮吴儿几白头。被发祗夸迎骇浪,侧身宁解障奔流。江吹碧瓦人声晓,云闪朱旗海气秋。后夜月明天在水,有谁能此试登楼?
-
浙江观潮似介石兼呈陈守中
朝看潮水生,暮看潮水落。大江日东流,自绕青山郭。长澜驾归风,秋气正萧索。万雷鼓腾趠,百鬼凌喷薄。蛟龙窟宅移,蓬梗共漂泊。况尔蛙黾微,埼岸所栖托。浩荡天地间,一气同橐籥。吴儿踏浪游,自许平生乐。
-
十八日观潮·其三
千槌击鼓万人呼,一抹涛头百尺馀。明日潮来人不见,江边只有候潮鱼。
-
寄题陆务观渔隐
渔隐渔隐在何方,海门潮白江沙黄。吾尝袖手江之旁,西兴草树烟苍苍。欲往从之道阻长,波涛澎湃不敢航。仰观河汉翔鹔鹴,安得与之俱颉颃。得非兰亭会诸王,清湍茂竹联崇冈。无乃镜湖留知章,兰蘅风露生寒凉。不然此地何铿锵,宿昔名胜沈光...
-
雷峰寺观潮
廿年曾过潮边寺,今日初观寺外潮。万马直奔鱼腹浦,一鸥閒立虎溪桥。前村云树连空碧,隔岸菰蒋入望遥。犹胜西湖二三月,风光多半属渔樵。
-
浙江观潮
浙岸携觞差一日,秋风吹爽轶层霄。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蓬阆何曾云海隔,偓佺未散玉京潮。琴高背稳容追逐,借与天风递玉箫。
-
赋得钱塘潮送王缮部赴浙江分司
...八月风呼号,枯桑古柳纷飘摇。茫然送客感秋思,万里忽忆钱塘潮。钱塘潮势秋中盛,家家看潮箫鼓竞。星向海门转玉衡,月当天峤悬冰镜。冰镜玉衡寒荡摩,江光潮气横天河。空迎登丘望远海,安得挂席浮长波。羡君白舫乘秋风,南眺钱塘烟雾中。想归帝阙誇奇览,定赋观潮大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