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全文记述了苏辙的哥哥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说明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显然,作者也在此寄托着思想。全文构思奇特,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也凸现苏轼的思想性格。
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行动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情怀相辅相成,而以后者为主线,每段结末之旬前后呼应,点明文章脉络,反复强调苏轼寄情山水,其乐无比。文章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 作品出处栾城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受牵连被谪为监筠州盐酒税务。次年五月,苏辙在赴任途中,绕道送苏过母子到黄州苏轼处。在黄州逗留期问,苏辙与兄同游武昌寒溪西山,并有诗纪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为了宽勉哥哥贬谪黄州,苏辙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游记。后世将此文与苏轼的《西山诗》合刻于九曲亭内堂的屏板上。
相关诗词
-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并浙东元相公所和依本韵》拼音版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叶动惊綵翰,波澄见赪首。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
-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拼音版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悽然继和兼寄安平》拼音版
今日油幢引,他年黄纸追。同为三楚客,独有九霄期。宿草恨长在,伤禽飞尚迟。武昌应已到,新柳映红旗。
-
《溯江至武昌》拼音版
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
《柳州东亭记》拼音版
...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西际垂杨传置,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记。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人莫能居。至是始命披制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江化为湖。众山横环,尞阔瀴湾。当邑居...
-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拼音版
...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
-
《秋末寄武昌一公》拼音版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
《送郭判官赴振武》拼音版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凄凉金管思,迢遰玉人愁。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
《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判官赴义武幕兼呈书记萧校书》拼音版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
《建中癸亥岁奉天除夜宿武当山北茅平村》拼音版
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