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众人》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头说一般人所说的“是”与“非”,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接着举出历史事件与人物事例作证;然后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最后回归现实,指出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全诗语言铿锵有力,显示了王安石执拗不屈的个性。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70年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吕诲《论王安石疏》中诽谤王安石是“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见利忘义”等。甚至连华山崩坍,天久不雨,也认为是王安石的过错,还说“去安石,天必雨”。而司马光也说:“王安石不合妄生奸诈,荧惑圣聪。”(《奏弹王安石表》)故《众人》此篇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
相关诗词
-
众人观俳优
众人观俳优,诚有可笑时。侏儒笑人后,所笑动未知。非桀是尧舜,诸生同一词。不能解其会,何笑侏儒为。桓公方读书,轮扁释斧凿。借问作书人,已归蒿里宅。至精固不传,所说乃糟粕。使道如怀珍,分我赡人贫。人将遗朋友,谁不献君亲。喁喁来噍食,泯泯去游魂。昭穆才弟兄,愚...
-
浣溪沙·我病何曾病众生
我病何曾病众生。国威民力日飞腾。斗争元只为和平。善颂喜闻君子语,春台愿与众人登。无边岁月永康宁。
-
弟观为众奉里神于丹山僧舍有五绝因趁韵·其一
人众由来口铄金,漫从时好答人心。堪怜寒露冰壶玉,尘满冠巾汗满襟。
-
送德上人归故山
泯泯众人中,不与一人共。阒尔居闲房,俨若临千众。是谓有恒人,一心无二用。东山早尝学,身行而口诵。久之如善射,纵横无不中。魔外作姻亲,蛇虎为伯仲。离歌无可言,出此以为送。
-
游泰宁因登众乐亭望仙阁赋诗得同字韵
久雨生新水,初秋足好风。柳枝低嫩碧,莲萼落轻红。万室游从乐,何年缔构功。高材终不俗,会与众人同。
-
再题相去常悲天一涯,如今可是到家时。畏人客子成何著,耐向闲庭数日思寄梁节庵武昌
高言不止众人心,折杨皇荂易为音。我见斯人每有得,可知语上资堪任。眼中时贤愿识少,于水譬见潇清深。先生伟节风天下,求匹于古非于今。寒泉旧井不自恻,汲引后进犹钩沈。...
-
望湘人·众香国忆梦寄怀元真真人即题本传奇后
...,疏影半墙,众香园里曾住。茗碗初烹,烛花未灺,更有多情仙侣。玉册名标,金壶墨淡,嘱题诗句。说恁时、阮肇重来,只在云山深处。别来俄更朝暮。奈仙凡境杳,难通鱼素。待欹枕幽寻,只有碧山烟树。雪里思鸿,蕉中觅鹿,尽自吟魂来去。苦望断、天际真人,何日再瞻...
-
手援众溺图
见义勇于为,荦荦碑在口。掠卖得团圞,母真众人母。
-
寄欧阳舍人书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