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棕
〔唐〕
蜀门(1)多棕榈(2),高者十八九(3)。
成都多产棕榈,十有八九都非常高大。
其皮割剥(1)甚,虽众亦易朽。
棕毛虽多但取之过量,也容易枯朽。
徒布如云叶(1),青青岁寒后(2)。
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冬不凋的生命力。
交横集斧斤(1),凋丧先蒲柳(2)。
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
伤时苦军乏(1),一物(2)官尽取。
当时军用物资缺乏,连棕毛也要取尽(编为马具)。
嗟尔江汉人(1),生成复何有(2)?
可怜你们江汉人所生产的东西还剩什么呢?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
就好象割剥过甚的枯棕一样,不能不使我深深叹息。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死者也就罢了,生者又凭什么保全自己的生命呢?
啾啾(1)黄雀啅(2),侧见寒蓬(3)走。
见到黄雀不断地啄着棕榈,棕毛如同飞蓬一样乱飘。
念尔形影干(1),摧残没藜莠(2)。
不禁想到如此高大的乔木也就被摧残得形影枯于,埋没在杂草中了。
小提示:杜甫《枯棕》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枯棕》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八句为第一段,叙写棕榈树本与松柏一样经冬不凋,但因割剥过量,竟比蒲柳更早地衰谢。中八句为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棕榈树早枯的原因在于时代战乱不休,棕皮也成了军用物资而被掠夺殆尽。末四句为第三段,由感叹枯棕进一步引出对人民物空财尽、难以为生的苦难的同情。这首诗通篇以物喻人,比兴巧妙,个性鲜明,寓意深刻。
- 作品别称枯椶
-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1年
创作背景
《枯棕》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其时,中原战乱未平,蜀中又有藩镇割据之患(如前不久的段子璋之乱),加上西部地区吐蕃屡相侵扰,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交集。在此情况下,便出现了军兴而赋重的局面,下层百姓被重赋盘剥而欲活不得的悲惨处境,不能不引起杜甫的深切关注与同情,遂借物言情,托棕榈之被割剥过甚以至于枯死,来寓蜀中百姓的惨遭暴敛而生存无路。作者由棕之枯,看出了剥削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于是写了《枯棕》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鹧鸪天·度索山头根未枯
度索山头根未枯。天台移作美人都。霏微映水霞千片,旖旎含风锦万株。穿屈戍,点屠苏。千年结子解偷无。若教王母而今见,唤作徐卿第一雏。
-
枯鱼过河泣
鲂鲤水中居,寄声于枯鱼。女欲顾俦匹,不能保其躯。主饮过三爵,短袖出中厨。脯腊无不为,还得我时否。枯鱼泣寄声,鲂鲤太不慈。我当无女日,女当有我时。大海天茫茫,喣沫各相怡。但睹长千岁,焉睹后来菑。
-
谈思重为吴翁晋画枯木白头翁因题一绝
可怜白头翁,振羽一枯木。
-
王劭引枯树歌
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如伞。圣主从此去。
-
念奴娇·兰枯菊槁
兰枯菊槁。是返魂香入,江南春早。谷静林幽人不见,梦与梨花颠倒。雪刻檀心,玉匀丰颊,妆趁严钟晓。海山么凤,绿衣何处飞绕。竹外孤...
-
思越人·渚莲枯
渚莲枯,宫树老,长洲废苑萧条。想象玉人空处所,月明独上溪桥。经春初败秋风起,红兰绿蕙愁死。一片风流伤心地,魂销目断西子。
-
兵部听事前枯柏
...盛。岂无松槚在山阿,只有蓬蒿没人胫。我生愧乏梁栋才,浪逐时贤缪从政。清晨骑马到官舍,长日苦饥食还并。簿书幸简不得休,坐对枯槎引孤兴。人生何为贵适意,树木托根防失性。几时归去卧云林,万壑松风韵笙磬。
-
枯木寒鸦
枯树寒梢冻欲冰,野鸦翻影若为情。锦鸠呼雨烟林外,红杏香中过一生。
-
荣枯
春意方酣红杏蕊,秋声又战碧梧枝。野人不识春官历,坐阅荣枯纪岁时。
-
宜山谣·其三·枯桑
枯桑枯桑,徒为我薪。煮石弗糜,曷以食人?廪发于官,我命乃续。谁其主之?伊人如玉。伊人如玉,孚及豚鱼。诏我妇子,偿粟勿渝。厥粟固偿,厥德靡忘。我怀伊人,于羹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