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宋〕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连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净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庭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先用四句诗概说黄楼高耸入云的气势作为引首,接着笔锋一转,以极简洁的笔法叙述了大水袭来,苏轼率军民战胜洪水的经过和水后黄楼的修建及修楼的意义。然后再次描绘黄楼的雄伟,叙写楼成后苏轼与民同乐的情景。最后推出诗的主题:但愿永享太平、永无灾变!其间述古征今,微言大义,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此诗结构讲究,语言酣畅,把叙事与抒情、写人与写景、纪实与纪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确乎是宋诗此类题材中难得的佳作。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杂言诗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五月,苏轼到徐州(九年十二月移知徐州)任所,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今河南清丰附近)段大决口,北流断绝(黄河旧道东北流,在今津南境入渤海),河道南移,四十五州县被淹。八月十一日水至徐州,苏轼亲率军民修城挡水,极大地减轻了水灾的损失,使民众发出“非公何以全吾州”的赞叹。十月五日水退,苏轼以防水剩余物资在徐州东门之上修了一座黄楼,既为纪念此次抗灾的胜利,也是城防和观察水情的需要。郭祥正此诗就是因此而发的。他借描写黄楼修建的经过和它壮观的气势,歌颂了苏轼的政绩和他与民众忧乐与共的精神。
相关诗词
-
重寄苏子瞻
空胸迷旧学,华发怅颓龄。江海容孤翼,云霄寄客星。未堪循吏传,默守太玄经。正恐声闻酒,令人醉不醒。
-
代玉师谢苏子瞻
海上山翁归,童子言有客。身披一鹤氅,足曳双凫舄。控却大鹏头,踏著巨鳌脊。面带玉山气,手画龙泥壁。诸仙争进砚,一笑已投笔。其夕刮两眼,烧却犀一尺。
-
苏子瞻挽词·其一
起起公终矣,斯文将奈何。新书传异域,旧隐寄东坡。直道谋身少,孤忠为国多。死生公论在,高义山峨峨。
-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一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贫贪仓氏粟,身听...
-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
次苏子瞻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诗韵追怀太白子瞻
不见两谪仙,长怀倚修竹。行绕紫极宫,明珠得盈掬。平生人欲杀,耿介受命独。往者如可作,抱被求同宿。砥柱阅颓波,不疑更何卜。但观草木秋,叶落根自复。我病二十年,大斗久不覆。因之酌苏李,蟹肥社醅熟。
-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
詶李郎中侍御秋夜登福州城楼见寄
辛勤万里道,萧索九秋残。月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王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
苏子瞻
两国山川一战功,子瞻词赋亦争雄。江流自古愁无限,落木长天万里风。
-
重修黄楼歌
...水落黄楼起,彭城城东土胜水。彭城郡守告成功,蛟龙失势苍生喜。朝来暮去亦偶然,不似元光歌瓢子。酒酣乐作赋者谁,共说彭城好兄弟。却从忧患著声绩,千载信之为赋史。近闻河伯渐失职,直下彭城更东指。县官水卒徒自劳,宵衣南顾星轺驶。是时刘守当郡寄,仰视兹楼半倾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