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野泊对月有感》是南宋诗人周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首联诗人对月兴叹,表现了时荒世乱的局势;颔联转写野泊时所见景色;颈联道出了诗人沉痛的心情;尾联转笔写到国家的动乱,境界陡然开阔。全诗充满充满了悲楚之情,诗风沉郁顿挫。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庚]韵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这首《野泊对月有感》大约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商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诗人在避乱中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五月十四夜对月有感
世事易随云变灭,人生难保月团圞。淮阳旅舍三年梦,河朔风声五月寒。何处云山端可老,向来天地为谁宽。宦游脚底生荆棘,蜀道而今却不难。
-
中秋夜舟次延平对月有感
万里无云月满天,平分秋景自年年。人言难得此时霁,客意偏惊今夜圆。光搅故山慈母梦,影遥官舍小儿怜。寸心两地愁无计,坐听城钟起曙烟。
-
金缕曲·对月有感,怯寄外子京师
...冷,晚蝉吟苦。百种凄凉千种恨,诉与嫦娥不语。但寂寂、清光来去。空外一绳云雁影,似传情、代把衷音谱。虫韵急,乱如雨。鸾飘凤泊关河阻。想见那、残书蠹蚀,敞貂裘补。文字无灵金欲尽,可是红颜误汝。失十里、看花归路。愿乞天孙书姓氏,锦还时、重赋团圞句。...
-
中秋对月有感
一天星斗浸楼台,今夜蟾宫四面开。上界高寒空色相,故乡风景胜蓬莱。中年丝竹萦哀乐,旧梦邯郸感去来。此夕霓裳人尽咏,不知谁是谪仙才。
-
七月十六夜对月有感
神游赤壁水光浮,想见元丰壬戌秋。甲子四周月长好,更无人续宋风流。
-
晓因望后对月有感再慰以诗
莫道婵娟易变迁,纵然残缺亦相怜。人生几见长圆月,侬意原如不尽天。鸳侣惊飞伤往事,花枝笑倚忆当年。创痕泪渍斑斑在,绮貌奇情心永镌。
-
中秋对月有感
我室曾烦月照帏,今年此夕认清辉。芳时一去无繇返,皓首同归与愿违。谯漏声传人寂历,胡床影矗露霏微。碧霄如水连银汉,好洗浮生万事非。
-
晚泊剡溪有感
微阴酿雪独无声,系缆沙汀野老迎。芳草绿拖春水影,布帆红带夕阳晴。难抛烟景偏荒学,直为穷愁易损名。底是青溪来访戴,山阴旧梦几曾更。
-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笠翁对韵·上卷·十·灰
...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杯。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