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作于作者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1年1月
创作背景
《人日寄杜二拾遗》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高适和杜甫早在唐玄宗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适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他们自然高兴,除见面叙旧外,更常寄诗慰问。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下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相关诗词
-
《寄梁周翰补阙徽之宋白二拾遗》拼音版
飘零踪迹尚堪悲,唯向三贤最受知。少俊有名输贾谊,宦游多难比张仪。诗中老格何人爱,酒后佯狂识者嗤。北省郎官应见诮,明时犹尚进身迟。
-
《人日寄成父》拼音版
人日今年合有诗,还犹成忆近成悲。试令一问津头柳,早似山中寒食时。
-
《依韵奉和牧翁人日示内二首·其二》拼音版
佛日初辉人日沉,彩幡清晓供珠林。地于劫外风光近,人在花前笑语深。洗罢新松看沁雪,行残旧药写来禽。香灯绣阁存常好,不唱卿家缓缓吟。
-
《寄刘太乙》拼音版
汲黯叹积薪,颇恨后来上。岂知初盛间,文伯常交让。功成自一时,礼乐贤草创。陈杜两拾遗,代起无衰旺。彭城奋襄野,才大年方壮。下笔走雷霆,豁如泯江涨。古今入炉锤,临文空所傍。风云万态殊,谁顾襄州样。大儿愧文举...
-
《人日寄曹秋岳方伯》拼音版
渔矶独坐酒微曛,人日高歌想使君。一字国门空战垒,三城烟火挹春云。青山不隔金龟侣,篮舆堪随竹马群。憔悴江潭孤献岁,茂林芳树太氤氲。
-
《人日寄敬亭即次其村中韵》拼音版
晴看柳影欲横斜,人日输君醉野花。泥饮连宵兼畏客,背人潜步到僧家。
-
《再和张真人见寄韵二首·其一》拼音版
坐看日月走壶中,久识虚无是本宗。瑶草香生璚署雨,岩花影动石坛风。衣冠奕世名何远,印剑传家誉自隆。长忆耆山旧游日,仙岩高处兴无穷。
-
《人日寄林颖叔》拼音版
人日题诗句懒裁,草堂萧瑟向江开。忍将书剑风尘老,但觉星霜鬓发催。山水有缘还蜡屐,莺花无恙又衔杯。定知放鹤林和靖,载酒亭皋独访梅。
-
《点绛唇·人日寄琏姊》拼音版
韵事留传,草堂今日题佳句。燕归不语。芳讯春难主。花事迟迟,消得寒如许。年来去。催花无据。恐被东皇误。
-
《癸未岁人日和杜工部韵简吴东湖》拼音版
晴明人日那能得,方朔占书试举看。老去不无惊岁改,杯迟犹自作春寒。世间噂沓同风过,客里光阴信指弹。七种菜羹传旧俗,呼童办此未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