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李陵泣别图》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草木摇落、北雁南飞的萧瑟秋天情景下苏武南归;后两句写李陵泣别,于此情此景中李陵并没有引起故国之思,却只有故友之情。全诗基调苍凉悲壮,以诗歌之长补绘画之短,既状物情又发人意,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为题画诗佳作。
- 作品出处海叟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题画《李陵泣别图》所作。李陵于汉武帝时拜为骑都尉,他曾将兵五千出击匈奴,遭匈奴军八万人围击,李陵士卒死伤过半,杀伤匈奴亦万余人,后因矢尽粮绝,兵不至,归降匈奴。《李陵泣别图》这一画作已不可考,从诗内容上看,是表现苏武归汉、李陵与之泣别一事的。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被扣押后,匈奴曾使李陵至海上,为苏武置酒设乐,劝其归降,武仍不屈。李陵见其至诚,泣下沾襟,与苏武诀去。苏武获准将归之时,李陵又置酒贺武,倾吐心曲,“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酒宴中李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渡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泣下数行,因与武诀。诗与画应是以此为题材的。
对于李陵的评价,后人颇存在一些分歧,《史记》《汉书》从当时具体的朝政、征战情势出发,颇多为之护;其后具体的历史背景变了,人们便较多地注意抽象的气节,对李陵的批评便严厉了些。特别是宋代以后,道学兴起,君臣间的节操被抬高到无以再高的位置,这时苏武越来越受到人们歌颂,而李陵则常常作为陪衬苏武的反面形象出现了。袁凯虽亦基于这样的观点作此诗,但对李陵孤立无援、兵败投降以至身败名裂的不幸遭遇也深表同情。
此诗《海叟集》卷四、《列朝诗集》甲集题作《李陵泣别图》,《明诗别裁集》卷一题作《题李陵泣别图》 ,《皇明诗选》卷之十三、《明诗综》卷十八《题苏李泣别图》 。
相关诗词
-
李陵泣别图
黄云黯将暮,白日寒无晖。送客度河梁,惆怅难别离。代马虽善行,按辔姑迟迟。初心孰予察,后罪甘诛夷。君老既堪去,我及无家归。阳春满皇都,长负平生期。
-
题李苏泣别图
...国当及时。父兄并显列,游冶非吾为。奋身匈奴庭,仗节伸汉威。羝羊岂能乳,壮心终不移。自分喂豺虎,何意还京畿。降王昔吾友,话别增伤悲。白日自西匿,流波亦东驰。人心岂能一,街陌多交岐。萧萧茂陵树,种种冲冠丝。死生不相愧,忠贞有前期。念之感中怀,朗咏...
-
苏李泣别图
事已矣,泣何为?苏武节,李陵诗。噫!
-
苏李泣别图
风云惨悽,草树枯死。笳鸣马嘶,弦惊鹘起。熟看境色非人间,祁连山下想如此。手持尊酒别故人,此生再面真无因。胡儿汉儿俱动色,路傍观者为悲辛。归来暗洒茂陵泪,子孟少叔方用事。白头属国冷如冰,空使穹庐叹忠义。茫...
-
题苏李泣别图
黄云黯欲暮,归骑惨将发。酾酒上河梁,羞与故人别。后会不可期,请与君永诀。祁连山前箭,沙漠窖中雪。君心与我志,各欲效忠节。老亲坐诛夷,此志遂蹉跌。今君获生还,竹帛炳贞烈...
-
苏李泣别图
丁零海上节毛稀,几望南鸿近塞飞。泣尽白头相别泪,少卿留虏子卿归。
-
题河梁泣别图
都尉台前起朔风,节旄空尽路西东。不知别泪谁先落,同在河梁夕照中。
-
题苏李泣别图
君持汉节晨登路,致使孤臣心独苦。愁云结恨晦天山,泪眼相看别河浒。共陷边尘十九年,君独南归享茅土。边风萧萧征马鸣,飞沙暝遏哀笳声。此去谁知是死别,臣心有恨终难明。徒怜埋骨塞云里,不得随君归汉庭。
-
拟李陵录别诗二首·其一
微云何澹澹,星汉灿以明。携手步广除,泪下如散霙。征马临岐路,徒御多抗旌。方当万里别,能不叙平生。与子同一体,盘石纫芳蘅。芳蘅自有时,盘石徒纵横。一朝两决绝,何能复合并。愿托子怀袖,因风驰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