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文正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西元一〇四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 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1046年
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
相关诗词
-
《题徐心水茂才《江楼玩月图》》拼音版
眼界天光接水光,天空水阔两苍茫。庾公不浅登楼兴,太白何来捉月狂。对酒直教消磊块,凭栏聊与咏沧浪。江湖我亦萦忧乐,慨想希文记岳阳。
-
《岳阳楼联》拼音版
楼台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
-
《岳阳楼二首·其二》拼音版
巴江奔峡口,巨浸自天开。日涌湿烟敛,春残雪水来。何人吞八九,有记刻楼台。叹息先忧者,无惭名世才。
-
《疏影·笋薄之平江》拼音版
...别,风恋晴袂。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
《重修岳阳楼》拼音版
偏历江山祇此楼,名传自古又今修。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风月依然如故友,轩窗今复冠南州。远迢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
-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十一》拼音版
李杜词源广更深,数篇春涨渺云岑。争如一首修楼记,妙写仁人出处心。
-
《天尺楼》拼音版
高筑危楼霄汉间,飞甍咫尺近天颜。登临赋客留新制,邂逅仙人讲大还。宸翰几惊神物护,丹心聊与彩云閒。先忧后乐吾曹事,须记岳阳镇禹山。
-
《岳阳楼望洞庭》拼音版
风定空澄气浑然,恍如太极未分前。只因有浪知为水,若遇无云总是天。旧说君山张帝乐,新同老木识飞仙。而今大洞黄庭客,又著题诗记岁年。
-
《登岳阳楼四首·其四》拼音版
泽国西风净晓烟,登临暇日兴悠然。连空海水浮员峤,拍岸江声送画船。兰若满汀怀楚客,云霞终古忆飞仙。东南壮观知应少,细读留题记往年。
-
《次韵酬通判刘兄岳阳楼见怀二首·其二》拼音版
鱼龙掀舞后,渺莽记空庭。地带三苗阔,山传二女灵。客怀光水月,诗笔妙丹青。少作扬雄悔,惟思草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