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共33首|1046人已学习过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后来经过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作品目录
-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中庸·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
中庸·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中庸·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
中庸·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
中庸·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
中庸·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中庸·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中庸·第十章
子路问强。
-
中庸·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
中庸·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
中庸·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
-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中庸·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中庸·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
中庸·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
中庸·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
中庸·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
中庸·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
中庸·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
中庸·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中庸·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
中庸·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中庸·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
中庸·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
中庸·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
中庸·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
中庸·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
中庸·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
中庸·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
中庸·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
中庸·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