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纪昀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沧州南(1)一寺临河干(2),山门(3)于河,二石兽并沉焉(4)阅十余岁(5),僧募金重修,(6)二石兽于水中,(7)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8)数小舟,曳铁钯(9),寻十余里无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了河,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讲学家设帐(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2)是非木杮(3)岂能为暴涨(4)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5)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6)乎?」众服为确论(7)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它们离开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疯狂(的做法)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1)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2)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3)沙为坎穴(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5)坎穴(4)中。如是(6)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7)(8)溯流(9)逆上矣。求之下流,(10)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失石,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依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1)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2)天下之事,(3)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小提示:纪昀《河中石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作品,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纪昀

纪昀

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