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清〕
沧州南(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3)于河,二石兽并沉焉(4)。阅十余岁(5),僧募金重修,求(6)二石兽于水中,竟(7)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8)数小舟,曳铁钯(9),寻十余里无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了河,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2),是非木杮(3),岂能为暴涨(4)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5)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6)乎?」众服为确论(7)。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它们离开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疯狂(的做法)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1)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2)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3)沙为坎穴(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5)坎穴(4)中。如是(6)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7),遂(8)反溯流(9)逆上矣。求之下流,固(10)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失石,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依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如(1)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2)天下之事,但(3)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
(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小提示:纪昀《河中石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作品,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阅微草堂笔记
- 文学体裁文言小说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相关诗词
-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
思山居·题寄商山石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
燕中怀古
荆卿坟上草离离,郭隗台前对落晖。战国山河秋气肃,中原豪杰晓星稀。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谁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
-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其四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河浊不见日,汝今欲往何时出。公无渡河,河广浩无涯。往而不返,化为泥与沙。夸父渴走成邓林,至今丘冢犹岑崟。河中蛟龙见人喜,纵有舟楫谁救尔。噫嗟嗟,公无渡河,渡河而亡,不如陆死噫。嗟嗟公无渡河。
-
咏新安许氏石潭
沈沈山下潭,粲粲潭中石。
-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我闻望江县,麹令抚惸嫠。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
-
邓州路中作
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
送周侍御按督河中鹾政
列柏台严頫大河,飞霜六月驭骢过。
-
齐河行与于鳞醉别作
与君痛饮齐河头,齐河万鱼皆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