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
〔宋〕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黎安二生序》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针对黎生提出的写作古文遭到时人非议讥笑一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委婉地告诫黎、安二生不要因怕他人嘲笑就去迎合世俗,放弃原则,热情鼓励他们要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赠黎安二生序》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安生和黎生一同学习古文运动所批判的骈文,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曾巩应黎生、安生之请,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相关诗词
-
赠于盛二生
昔日丰城剑,寒光射斗牛。江山馀秀杰,人物尚风流。二妙今安匹,孤帆各倦游。还家问师友,折节慕前修。
-
伏日赠徐焦二生
徐生纯明白玉璞,焦子皎洁寒泉冰。清光莹尔互辉映,当暑自可消炎蒸。平湖绿波涨渺渺,高榭古木阴层层。嗟哉我岂不乐此,心虽欲往身未能。俸优食饱力不用,官闲日永睡莫兴。不思高飞慕鸿鹄,反此愁卧偿蚊蝇。三年永阳子所见,山林自放乐可胜。清泉白石对斟酌,岩花野鸟为交朋。崎岖涧谷穷上下,追逐猿狖争超腾。酒美宾佳足自负,饮酣气横犹骄矜。奈何乖离才几日,苍颜非旧白发增。彊欢徒劳歌且舞,勉饮宁及合与升。行揩眼眵旋看物,坐见楼阁先愁登。头轻目明脚力健,羡子志气将飘凌。只今心意已如此,终竟事业知何称。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
赠林徐二生
邂逅黄蜂紫蝶同,春飔恼意艳阳丛。只令霜露不见草,犹梦平生深浅红。
-
赠孙曹二生
西洛繁华外,幽奇二隐同。喧卑不入耳,贤达许高风。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
-
赠程李二生赴京
老态偏于故旧深,联翩二妙重遥临。春风共有朝天兴,稳步青云听好音。
-
同黄全之梁思立黄公绍陈忠甫访安期生石室
白云山下栖真室,松径何人访黄石。芳草犹寻旧日盟,弃繻千载曾书生。野禅顾我忻而笑,玄鹤鼓翅锵然鸣。林间木榻且安坐,江上浮云阴复晴。岩前散发者谁子,划然长啸为鸾声。兴来枕藉向天地,何暇坎壈较不平。崎岖石路且回车,白日未落欢有馀。登山临水不尽醉,枉作高阳一竖儒。
-
寄赠林井丹兵宪入楚·其二
楼船江汉拥飞旌,鼓角中宵气未平。闻道十洲分甲马,关门元有弃繻生。
-
赠瞿生
齐安瞿生风骨殊,腾骧七尺非凡驹。十龄下笔薄史汉,握中往往灵蛇珠。而翁顷者遭羁绁,裹足洒泪来燕都。九关峨峨森虎豹,白日朗照明区区。肉刑末减逢汉主,槛车薰沐收夷吾。岂为能言识黄雀,亦是精诚感白乌。嗟哉瞿生孝且贤,珊瑚碧树谁不怜。琅琊小令人伦鉴,倒屣为赋长离篇。我苦十旬始休暇,不能罗致心茫然。采衣持节即远道,青云干吕随行船。匣中莲花光煜然,韬而不试神乃全。用少正及中兴年,耸身玉立当云天。遭逢不孤名下士,帝师当时亦孺子。
-
贾生诗
漠漠荒郊鸟乱飞,人民城郭叹都非。河沈朽骨何须葬,血污游魂不得归。麦饭无人作寒食,绨袍有泪笑斜晖。生存零落皆如此,但恨平生壮志违。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