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独游曲江
〔唐〕
荷叶生时春恨生(1),荷叶枯时秋恨成。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知(1)身在情长在,怅望(2)江头江水声。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小提示: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857年
创作背景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是年秋冬之际,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前后凡五年。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关于此诗所悼念的对象,论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此为艳情,不入编年。其曰:“前有《荷花》、《赠荷花》二诗,盖意中人也,此则伤其已逝矣。”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其曰:“此亦追悼之作,与《赠荷花》等篇不同,作艳情者误。”细味《荷花》、《赠荷花》二诗知其人为歌者,诗有怜香惜玉之意,而此篇语浅情深,庄重沉痛,情味自别。集中唯悼念亡妻王氏诸什与之最为切近,诗当为王氏所赋。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相关诗词
-
游曲江
雪霁山门出,云空塔影遥。烟花韦杜曲,踪迹汉唐朝。碑跌横蜗壳,江痕伴野烧。夕阳归路晚,明月迥春霄。
-
游仙都山
松环楼殿青,江绕石壁流。清波天让碧,月照无边秋。风景自清好,江山难独游。举觞聊一醉,放怀忘百忧。
-
雨中游曲江
一天疏雨且衔杯,寒食寻芳曲水隈。江燕低随飞絮下,春帆閒逐落花来。沙蟠细草萦青带,风卷轻波泻绿醅。回首当年修禊事,兰亭诵罢更徘徊。
-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后宫唯闻莫琼树,绝世复有宋容华。皆自争名进女弟,定觉双飞胜荡家。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闻道艳歌时易调,忖许新恩那久要。翠眉未画自生愁,玉脸含啼还似笑。角枕千娇荐芬香,若使琴心一曲奏。幽兰度曲不可终,阳台梦里自应通。秋树相思一枝绿,为插贱妾两鬟中。
-
秋日游
灵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
独游
地僻少人迹,身闲思独游。荒村更阻雨,衰鬓不禁秋。断续呼牛笛,横斜放鸭舟。残年澹无事,随处送悠悠。
-
暮秋中夜起坐次前韵
东吴秋令迟,得雨亦良悦。中庭有流萤,烈风吹不灭。披衣起坐久,鼓角参差发。西成虽作劳,农事亦渐歇。老怯岁律残,俯仰忽九月。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
-
题千秋观怀贺亭
河湟使典珥左貂,曲江相君谢不朝。宫中玉环狐作妖,黠虏旁窥心已骄。天维欲绝地轴摇,有识凛凛忧宗祧。贺公托言师松乔,黄冠径归侣渔樵。老马立仗不自聊,去如鸾凤冲烟霄。倾都祖饯拥渭桥,贤哉大夫脱尘嚣。扬州渡江木兰桡,入东夜听钱塘潮。我来故祠竹萧萧,黄冠野服...
-
江月歌
放翁平生一钓船,秋水未落江渺然。露洗玉宇清无烟,月轮徐行万里天。人间声利何足捐,浩歌看月冷不眠。孤鹤掠水来翩翩,似欲驾我从此仙。我寓红尘今几年,俯首缰锁常自怜。乐哉挥手过月边,西风未凋玉井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