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明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排律,是一组触景伤情、感慨入怀的作品。第二首诗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写诗人每次携家人漂流异乡都会遇上清明,强调漂泊之感,情感真挚饱满。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可以看出杜甫晚年的健康状况和他的“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排律
- 创作年代769年
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杜甫自夔州出峡后,流落湖湘。第二年(大历四年)春天,漂泊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到长沙后,正赶上过清明节。诗人有感于节日气氛,异域风物,个人遭际等等,写下了他诗集中仅存的连章七言长律诗——《清明二首》。
相关诗词
-
《近清明二首·其二》拼音版
冉冉春向老,昏昏日复斜。鲜欢常止酒,不睡更烹茶。幡起烟中刹,鸡鸣林外家。陈王斗鸡道,风柳不胜斜。
-
《清凉台饯谢友可南还二首·其二》拼音版
二仪方览胜,三伏已知秋。舣棹将归客,开尊更并游。凉飙生绿树,胜地即丹丘。明发孤帆渺,遥看雁骛洲。
-
《临清阁二首 其二》拼音版
邑势自然藏胜,江空表里含秋。夜棹近人明月,襄阳应在渔舟。
-
《清明二首·其二》拼音版
郊原宜野望,红绿已馨薰。那见斗鸡会,空传禁火文。雨馀迎目润,春满入怀欣。按辔同民乐,谁诃语笑纷。
-
《清明二首·其二》拼音版
是谁甘介节,长揖薄侯封。白发招偕隐,青山杳旧踪。禁烟隆报士,寒食不因冬。纵有绵田奉,难将母氏饔。
-
《清明二首·其二》拼音版
一去昭阳入朔台,羁魂流落不归来。葬从胡地留妃骨,死向南方飏后灰。鸦噪莫看耘墓迹,酒香谁把洒陵杯。茫茫草地人稀到,风急棠梨落又开。
-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二》拼音版
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耦耕亦欲随沮溺,七纵何缘得孔明?吾道羊肠须蠖屈,浮名蜗角任龙争。好山当面驰车过,莫漫寻山说避名。
-
《汝明以诗谢饷菊次韵二首 其二》拼音版
和气凝阳更递通,露根移得自蚕丛。分明般若圆明相,误落柴桑酒盏中。
-
《清明二绝·其二》拼音版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