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闷
〔唐〕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释闷》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写痛定思痛,心忧弊政难改,预料国无宁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心和忧民之怀,表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卓越的政治器识。头四句概括叙述安史之乱后,长安再次陷落,唐代宗奔陕避难事;中四句写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并推想天子的心理,提醒当权大臣尽职尽责;末四句,针对时局,提出自己的主张。全诗论事切中,感情深至,语意含蓄,属对工切,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三峡,朝中关于长安被吐蕃骚扰的消息不断传来,便非常愤闷,未免感到前途茫茫,举棋不定,一时想起前不久长安陷落复收的情形,目睹国家残破衰败的现象,既气愤又感慨,闷不可解,便写下这首七言排律《释闷》。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杜臆》云:“此为代宗不诛程元振而作。吐蕃入寇,逼乘舆,毒生民,祸皆起于程元振。所望一时君臣,翻然悔悟。当柳伉疏入,但削官放归,此诗所以有嬖孽全生之叹也。”
相关诗词
-
释迦出山相赞
正觉山前折却本,三七日内心头闷。却来鹿苑讨便宜,好与拽翻椎一顿。
-
释迦出山画像赞
遍大海味,具于一滴。尽法界身,足于纤埃。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惟我鼻祖,释迦和尚。初出雪山,即示此像。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垂手跣足,顶螺颔丝。超然静深...
-
乌食菽为沙弥所缚余见而释之
口腹有深阱,颠危实可怜。为贪半粒饱,遂惹百丝牵。人世殊多患,空门亦自缠。殷勤为解释,好去莫留连。
-
儒释
儒释虽云异,天涯放逐同。五车开道路,一棒击虚空。梅州惭妙喜,蜀国失文翁。敢谓天将丧,应知吾道穷。
-
释迦出山相赞
大哉释迦文,福聚海无量。此地少朱砂,赤土以为上。我今稽首礼赞扬,留与人天作榜样。
-
释闷
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
遣兴·其一
春色何因向酒疏,画檐愁见燕归初。不知独坐闲多少,释闷还拈架上书。
-
释闷
世乱复为客,衰颜对物华。江城年节酒,野树岁寒花。雪岭明残照,烟汀带落霞。为谁添白发,何计问丹砂。
-
遣闷·其一
宇旷清空回,残辉杖影斜。林疏云度曲,水释水澄沙。风绽丹砂子,霜滋锦缬芽。水仙香孕绿,珍重试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