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
〔唐〕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4年春
创作背景
《月下独酌四首》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相关诗词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月下独酌二首·其二
明月不解饮,何事解照琉璃钟。金波荡漾使我惜不彻,一酌万事逃心胸。良时忍自弃,圣代真难逢。生平不知耕与战,唯知猛饮大笑吟清风。竹林七子岂足数,渊明五柳方途穷。一身不为万乘屈,...
-
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其二
月忿云遮却,云遭月辊翻。斩新灯世界,特地玉乾坤。兔舞催诗句,蟾醒笑醉魂。姮家且莫睡,照管失金盆。
-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其一
谁道今年热,今宵分外清。竹风秋九夏,溪月昼三更。此景天悭与,无人酒自倾。明朝火伞上,别作一经营。
-
月下独酌二首·其一
长空无云江水净,月出东方挂金镜。我时有酒何处斟,破碎寒光借渔艇。便邀玉兔乞灵药,一粒为医天下病。玉兔既不报,我亦醉不知。舟人解事唤我起,月轮已转西山西。人间万事不可了,且与明月闲相随。
-
月下独往四首·其二
投老逾耽僻,从人笑裋衣。松花新著饭,月色白临扉。万籁欣皆寂,吾生兴不微。寻常三五夕,幽独易忘归。
-
月下独往四首·其一
独往亲明月,微吟过小蹊。偶然思老伴,还与话幽栖。云影浑无恙,星光灿欲垂。无人同领略,叹息此前溪。
-
月下独往四首·其三
丙夜未成眠,天衢步悄然。影非缘我独,光自使人怜。圆缺看今夕,升沉感昔年。弄箫者谁子,吹过水楼前。
-
月下独酌
佳月静可饮,一天明水寒。馀光泛不极,徘徊尊俎间。但觉凉露下,不知清夜阑。醉眠吾有兴,君当下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