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金陵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金陵三首》即是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写的。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颇有相似之处。
相关诗词
-
金陵三首·其三
白头充赋为长饥,也幸东周丰镐齐。济上忽传千骑入,襄城已逐七臣迷。雨荒晋阙铜驼没,风撼昭陵铁马嘶。蹭蹬归来惭复笑,脱刳闲尾又涂泥。
-
送项仲融游金陵三首·其三
钟山弓剑似桥山,一去龙髯不可攀。高帝在时亲放鹿,金牌历历在中间。
-
金陵三首·其一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
金陵三首·其二
金陵逢晓雪,撩乱逗云来。已失乌衣巷,还成白玉台。山盘犹隐见,江转似昭回。一听高楼笛,依稀认落梅。
-
金陵三首·其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
金陵三首·其三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重看后庭树,还起旧时愁。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
-
忆金陵三首·其三
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
送昭礼还金陵四首 其三
松峦特立士,君也为之子。异同诮歆向,父子自知己。向来知名人,得此多失彼。愿君考其然,九十半百里。
-
赠游金陵三首·其三
青溪馆前江月明,桃叶渡头江水清。莫向酒垆听玉树,谁能不起客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