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遗吴越王书》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写给吴越王钱俶的书信。这封信意在劝谏钱俶莫忘唇寒齿亡的古训,希望吴越能从南唐退兵。从书信的残文来看,李煜在信中直陈利害,语气强硬,略带嘲讽,作出一种拼死一搏的姿态,显示了李煜性格中倔强使气的一面。
- 作品出处南唐书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五代十国时期
创作背景
赵匡胤在取得后周政权之后,为实现其统一天下的计划而有先南后北的战略,即先平定南方的割据势力,然后再对付北方。至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后蜀、荆南、南汉都巳先后平定,其疆土划入了宋朝版图,长江以南自唐末以来所建立的政权,就只剩下南唐与吴越二国。而这二国,吴越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听命殷勤,入宋后侍奉更加恭敬小心。南唐虽然也依附于宋朝,也献纳丰厚,但是李煜“虽外恭顺,而内实缮甲为战备”(《东都事略》卷二三),对宋朝存有深深的戒备之心,加之南唐的地势远比在杭浙沿海的吴越重要,宋太祖当然是先取南唐。这样,不仅可以收得南唐之地,可以借此威慑吴越,而且还可以在战争中利用吴越的兵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布置。不过,吴越与南唐同在江南,壤土相邻,有唇齿相依之势。宋征南唐,吴越难免会有唇亡齿寒之想。但在李璟时期,南唐与吴越就有了交战,再加上后周政权的威逼利用,双方的关系比较紧张。李煜即位之后,既不能与吴越一笑泯恩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宋朝,也没有听取卢绛诈取吴越之谋,以消除“他日必为北朝犄角”的隐患(《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一),而是视吴越为世仇,在疆场上不断有大大小小的摩擦。故在李煜时期,南唐与吴越之间基本上没有外交的来往,双方都没有修睦联合的愿望,而只想各自保全而已。开宝七年(974)秋,宋军下江南。宋太祖命令吴越出兵。十月,吴越王钱俶率军包围常州。当钱俶攻下了关城,包围了牙城,进逼润州(今江苏镇江),南唐的形势更多一份危急。因为常州、润州失,金陵遂无退路。于是李煜写下了这封信给钱俶,希望他退兵。
相关诗词
-
吴越王庙
一剑功成三节还,尽将锦绣裹江山。斗牛气灭英灵泯,庙比昭王屋一间。
-
吴越王庙歌
...。罗平妖鸟一朝尽,峨峨王业钱塘宫。纥干山头冻雀死,砀山小民作天子。丹书铁券渡江来,尚父空名真足耻。惜哉不用罗江东,交臂事贼非英雄。子孙相承六十载,落人掌握何匆匆。当年万弩射涛处,铁幢高耸樟亭路。英姿飒爽已千年,至今吴越蒙安堵。吴越江山总寂寥,钱塘宫阙草...
-
再和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
我有嘉宾宴乍欢,画帘纹细凤双盘。影笼沼沚修篁密,声透笙歌羯鼓乾。散后便依书箧寐,渴来潜想玉壶寒。樱桃零落红桃媚,更俟旬馀共醉看。
-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五
泰伯封疆四望宽,胜将吴越旧书观。苎罗山下春才到,麋鹿台边沼已寒。不有采香专怙宠,可能尝胆便除残。今年木德临心宿,重见家家衽席安。
-
寓漕湖钱氏钱本吴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钱港
钱港湖乡杳,名家古木裁。微茫诸水汇,飘泊一船来。问遗交情厚,流连笑口开。因看吴越谱,世事使人哀。
-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十一·吴越王钱俶见上威德日盛尽献其土地为吴越归之十一
皇王握神契,重华叶帝谟。神兵从天下,歘忽千万馀。挥戈日为回,投鞭海成枯。奋击八极间,健疾飞电如。钱氏最先觉,方物久内输。终知乔岳尊,邱阜欲何须。登民献天府,不烦神戈诛。帝德统罔极,万国混车书。
-
吴越王舍利塔
...丁。弩却胥涛楼叠雪,衙排石笋山围青。万姓依王王佞佛,佛身千亿千穹冥。蜀汉同时纷割据,触蛮一角悲磷萤。丛丛谁衣山头锦,戚戚终怜牛角鼮。翠钿紫陌春花辇,私第黄金海物瓶。还乡唱罢王孙去,保叔崔峨月入棂。乌井荒祠遗老拜,北邙宿草东风醒。君去更寻握发殿,苍苔...
-
吴越王铁弩射潮
三千弓弩越人弯,竟使蛟龙退舍还。聊藉威灵降水国,犹看潮势荡湖山。石桥渡海能鞭血,铜柱封疆可限蛮。当日既知安境界,何缘此后复为患。
-
长相思·吴山秋
吴山秋。越山秋。吴越两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风飕飕。雨飕飕。万里归人空白头。南冠泣楚囚。
-
吴越王庙
天晴四塞霭苍苍,古殿秋阴下夕阳。急管向传流水咽,残碑空覆落花香。绵坳钱库遗千载,涧藻溪毛祀一乡。玉辇不游芳草合,屯云翠盖寄寒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