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苏辙在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然后谈自己养气的方法,从而很自然的把拜见韩太尉纳入谈论的话题,从而表达出了自己希望得到太尉接见的意思。
- 作品出处栾城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 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
相关诗词
-
《太尉武泰节度寿昌侯挽词·其二》拼音版
乾道风云际,公持绣斧初。既为澄狱户,常忆使穹庐。主圣元无隐,官邪可痛锄。闽山江浙水,屈指事堪书。
-
《上辛太尉生辰诗》拼音版
...印绶,当路悚豺狼。电扫除妖孽,雷驱息叛亡。一心仁以厚,五福寿而臧。论议留青简,勋庸纪太常。鸿恩非易报,盛德固难忘。便合持枢极,那容著海乡。庄椿祈不老,辽鹤伫来翔。愿向中...
-
《上富枢密生辰诗》拼音版
...如石磐。英灵钟禀固有异,端拜而议独胆寒。在天景星地朱草,无乃嘉瑞之郁蟠。郑公遗范后必大,飞木架学罄苑兰。朝廷搜猎不待次,枢柄足办谈笑间。幸令天下已妥贴,梦寐聊以寄东山。小春桃花破红萼,和气帘幕风轻帆。降嵩孕昴掩周汉,酒杯潋滟香初阑。复闻五福一...
-
《饮月溪苏太尉墓》拼音版
太尉坟前日未斜,黄花数遍酒杯赊。千年华表疑归鹤,百尺枯藤似挂蛇。古寺毫光晴欲吐,轻阴云影递相遮。登临转悟无生理,还向诃林问鹿车。
-
《席上题张九岳秘书玄博斋》拼音版
古道洵寥廓,微言久不陈。秦灰经浩劫,孔壁翳幽尘。石鼓词多溷,竹书文渐湮。何人辨亥豕,孰是剖根银。之子原耽学,精思迥绝伦。囊萤心独苦,刺股念常辛。往绍箕裘业,今班侍从臣。上林应继赋,太乙且时亲。平子思玄并,司空博物均。风流追往哲,模范企先民。昆圃琼...
-
《太尉吕公挽辞二首·其一》拼音版
韦平传庆裔,方召起隆名。塞上天声远,帷中庙算精。众期调玉铉,时忽丧金城。朝野悲何甚,邦家重老成。
-
《故枢密郑公挽词·其二》拼音版
义苑曾深入,词源更力探。经纶黄阁再,宥密紫枢三。盛德今谁似,高名古所惭。伤心旧宾客,望哭府潭潭。
-
《故枢密郑公挽词·其三》拼音版
忆昔平原客,曾叨十九人。怀沙正愁苦,负土更悲辛。册府三年滞,枢庭一见新。今来挥涕泪,为国惜良臣。
-
《太尉侍中宋公挽辞三首·其三》拼音版
注想尊元老,云亡叹哲人。恤章隆上衮,哀挽出中宸。史入经纶迹,文藏造化神。茄箫阳翟路,行者亦沾巾。
-
《太尉侍中宋公挽辞三首·其二》拼音版
仁皇求治始,公出冠儒英。仕路知卿相,时名独弟兄。两朝推重德,当世服纯诚。身后传家者,群书但满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