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
太尉执事(1):辙生(2)好为文,思之至深(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4),然文不可以学而能(5),气可以养而致(6)。孟子曰:“我善养(7)吾浩然之气(8)。”今观其文章(9),宽厚宏博(10),充(11)乎天地之间(16),称(12)其气之小大。太史公(13)行天下,周览(14)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15)间(16)豪俊交游(17),故其文疏荡(18),颇(19)有奇气(20)。此二子者(21),岂尝(22)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11)乎其中而溢乎其貌(24),动乎其言(25)而见乎其文(26),而不自知(27)也。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1)。其居家所与游(35)(2)者,不过其邻里乡党(3)之人;所见(4)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18)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5),百氏(6)之书,虽(7)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8),不足以(9)激发其志(10)气。恐遂汩没(11),故决然舍去(12),求(13)天下奇闻壮(24)观(14),以知天地之广大(15)。过秦、汉之故都(16),恣观(17)终南、嵩、华之高(18),北顾(19)黄河之奔流(20),慨然想见(21)古之豪杰。至京师(22),仰观(23)天子宫阙之壮(24),与仓廪(25)、府库(26)、城池(27)、苑囿(28)之富(29)且大(30)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31)。见翰林(32)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34),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35)(2),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36)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37),天下之所恃以(38)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39),入则周公(40)、召公(41),出则方叔(42)、召虎(43)。而辙也未之见焉。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且(1)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2),虽(3)多而何为?辙之来也(4),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5),于水见黄河之大且(1)深,于人见欧阳公(7),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8)。故愿得观(9)贤人之光耀(10),闻一言以自壮(11),然后可以尽(12)天下之大观(13)而无憾者矣。
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少(1),未能通习吏事(2)。向(3)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4),偶然(5)得之,非其所乐(6)。然幸得赐归待选(7),使得优游(8)数年之间,将以益(9)治其文,且学(10)为政。太尉苟(11)以为可教而辱教之(12),又幸矣(13)!
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小提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苏辙在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然后谈自己养气的方法,从而很自然的把拜见韩太尉纳入谈论的话题,从而表达出了自己希望得到太尉接见的意思。
- 作品出处栾城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 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
相关诗词
-
岁杪雨雪连日闷题六绝·其六
大雪今宵一尺馀,王春明日岁云初。丰年已识天公意,上瑞仍烦太史书。
-
寄永兴招诗夏太尉
...不张。我愿助画迹且远,侧身西望空凄凉。庶几一言可裨益,临风欲寄鸟翼翔。所宜畜锐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夺攘。譬如蚊虻噆肤体,实于肌血无大伤。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诚知公虑若裴度,圣...
-
读段太尉碑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
晓上人自云能草书转法华千遍谒补陀落迦者再矣告余且复往走笔反前韵止之
草书时作素师颠,一钵何如但信缘。
-
太学石鼓歌
...苔。五季蜩螗颇星散,司马刺史初重恢。是时十鼓嗟失一,抛弃不辨何山隈。博搜民间得异臼,秦关复赎连城回。宣和天子向儒雅,太清书画千云堆。诏移此石归汴水,圜桥观听何轰豗。行填字钩发光怪,照耀艮岳金碧开。岂知六龙卒北狩,法物曾不禳凶灾。高车大牛辇万货...
-
笠翁对韵·上卷·五·微
...旂。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主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绛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
-
得伯常中尉书却寄并示朱烈王太和二门人
...日西晻,下有畸人事铅椠。忽来青鸟衔尺书,月入轩棂灯吐燄。别子三年断音问,敝裘白发空冉冉。引领常睎函谷关,停骖尚忆终南广。濒行把酒送余去,重来何日当分陕。腐儒衰老岂所望,感此深情刻琬琰。担簦百舍不自量,可能再上三峰险。君家贤甥与令嗣,舞雩归咏同曾...
-
上某佥事
翩翩旌节日南回,五岭枢机宪府开。天下持平廷尉在,关中居重相侯来。声诗此日归荆国,饮御何人在越台。无限莺花欢士女,拟将珠海注春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