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唐〕
故人(1)昔隐东蒙峰(2),已佩含景(3)苍精龙(4)。
老朋友昔日隐居终南山的东蒙峰,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故人今居子午谷(1),独在阴崖(2)结(3)茅屋。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长安正南,秦岭山的子午谷中,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屋前太古(1)玄都(2)坛,青石漠漠(3)常风寒。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冷风刮起的时候青色的石头遍地都是。
子规(1)夜啼山竹裂(2),王母昼下云旗翻(3)。
杜鹃鸟夜里啼叫,竹子和山竹裂开,王母鸟白天自天而下,云旗霓裳拥簇。
知君此计(1)成(2)长往,芝草(3)琅玕(4)日应长。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1),致身福地(2)何萧爽(3)。
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小提示: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元逸人在由汉武帝所筑的玄都坛中修行。诗的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它犹如一架照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居处进行“拍照”从而展示出隐士的生活情态和旨趣。
- 作品别称赞元逸人玄坛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2年
创作背景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是诗人写给其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元逸人的诗。玄都坛是汉武帝所筑造的,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在道家的著作中有玄都之说,也就是传说中大禹去世前将《五符经》封存在名山古函的地方。
相关诗词
-
姜特立寄诗编为赋四首·其四
宋景文为工学问,贺方回亦擅诗歌。半山人去东坡没,妙墨空嗟楯上磨。
-
辛未中秋携张逸人僧龙玉升显东明西湖泛月吹笛饮酒登望湖亭扶醉漫兴
一望晴烟破暝幽,湖天滟滟月初浮。旋携斗酒呼邻父,小有蔬盘上钓舟。笛咽水龙中夜冷,杯摇河影万山秋。人间回首悲何事,欲览清光最上头。
-
长相思·寄于夫人
朝含颦。暮含颦。风动疏帘疑是君。相思欲断魂。试罗裙。褪罗裙。鸳瓦霜飞病又新。天涯两地人。
-
黄山歌
...,三十六轴盘地底。昆崙渤澥气势来,衡岳匡庐远相倚。长年冥濛飞烟霞,白日杂遝走麋麂。玉泉丹砂钟灵根,芝草琅玕长不死。中有高人事隐栖,缚屋开门乱云里。崖木野藤时作花,涧水泠泠石齿齿。床头木瓢白石铛,檐头瓮牖乌皮几。避世应同尸乡翁,著书还拟鹖冠子。...
-
孟秋十六日孙道甫范文一昆仲邀予同汪进之京兆方质夫逸人泛舟西湖二首·其一
云移洲渚树回湾,来泛湖光十里閒。逸客风流同白帻,道人诗句说青山。天留晚景平波上,鸥落渔家乱竹间。此意与君须领略,菰蒲明月棹歌还。
-
斋居怀林逸人
累月不出户,阶前空绿苔。如何归雁后,不见故人来。野竹连书幌,寒山对酒杯。閒居能著述,端愧子云才。
-
经容县望都峤山寄万伯文
为忆同心客,翻思万伯文。看花潘县里,不似习池芬。药冷馀丹灶,歌残空白云。翩翩仙令后,玉斧亦茅君。
-
送颜陋隐道士
颜阖鍊术三茆山,术烟如云紫翠间。久御师坛黑虎出,又骑仙岩白鹤还。符箓登真有要诀,祠灶却老须玄关。宝书仍傅具茨牧,珠实政缀玄都班。是中有人炼玉质,不逐颓景凋朱颜。脩辞如兰吐酷烈,濯足古涧听潺湲。企余东望不可即,天风泠然锵佩环。
-
寄元骧卿
郎今多病如家令,妾自拚躬怨楚王。斜压玉钗成独梦,低垂玄发系柔肠。
-
醉道士歌题弇山园藏卷
...级文。土木形骸恒伫立,手持玉笛吹不得。平头奴子力不禁,扶携踉蹡将安适。浪游五岳穷三山,联袂尽是桃花颜。绛河迢递谁相待,上元夫人名阿环。会时不问胡麻饭,解酲五斗何足算。牵出青牛欲倒骑,黄冠欹斜白发乱。此中玄妙识者谁,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