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唐〕
故人(1)昔隐东蒙峰(2),已佩含景(3)苍精龙(4)。
老朋友昔日隐居终南山的东蒙峰,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故人今居子午谷(1),独在阴崖(2)结(3)茅屋。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长安正南,秦岭山的子午谷中,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屋前太古(1)玄都(2)坛,青石漠漠(3)常风寒。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冷风刮起的时候青色的石头遍地都是。
子规(1)夜啼山竹裂(2),王母昼下云旗翻(3)。
杜鹃鸟夜里啼叫,竹子和山竹裂开,王母鸟白天自天而下,云旗霓裳拥簇。
知君此计(1)成(2)长往,芝草(3)琅玕(4)日应长。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1),致身福地(2)何萧爽(3)。
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小提示: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元逸人在由汉武帝所筑的玄都坛中修行。诗的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它犹如一架照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居处进行“拍照”从而展示出隐士的生活情态和旨趣。
- 作品别称赞元逸人玄坛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2年
创作背景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是诗人写给其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元逸人的诗。玄都坛是汉武帝所筑造的,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在道家的著作中有玄都之说,也就是传说中大禹去世前将《五符经》封存在名山古函的地方。
相关诗词
-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选胜襟。泷通伏波柱,簾对有虞琴。宅与严城接,门藏别岫深。阁凉松冉冉,堂静桂森森。社内容周续,乡中保展禽。白衣居士访,乌帽逸人寻。佞佛将成传,耽书或类淫。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良讯封鸳绮,馀光借玳簪。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芦白疑粘鬓,枫丹欲照...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
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
岁暮碛外寄元撝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寄柳舍人宗元
格与功俱造,何人意不降。
-
寻张逸人山居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