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故人(1)昔隐东蒙峰(2),已佩含景(3)苍精龙(4)

老朋友昔日隐居终南山的东蒙峰,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故人今居子午谷(1),独在阴崖(2)(3)茅屋。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长安正南,秦岭山的子午谷中,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屋前太古(1)玄都(2)坛,青石漠漠(3)常风寒。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冷风刮起的时候青色的石头遍地都是。

子规(1)夜啼山竹裂(2),王母昼下云旗翻(3)

杜鹃鸟夜里啼叫,竹子和山竹裂开,王母鸟白天自天而下,云旗霓裳拥簇。

知君此计(1)(2)长往,芝草(3)琅玕(4)日应长。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1),致身福地(2)萧爽(3)

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小提示: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元逸人在由汉武帝所筑的玄都坛中修行。诗的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它犹如一架照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居处进行“拍照”从而展示出隐士的生活情态和旨趣。

创作背景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是诗人写给其在玄都坛修行的好友元逸人的诗。玄都坛是汉武帝所筑造的,在长安南山子午谷中,在道家的著作中有玄都之说,也就是传说中大禹去世前将《五符经》封存在名山古函的地方。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