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登宝公塔》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 作品出处临川先生文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年底或十年,诗人再度罢相,于晚年闲居钟山,在一天傍晚时分登临宝公塔,见到塔山的景色别致有感而写下了《登宝公塔》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二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
登钟山谒宝公塔
宝公真至人,鸟爪金色身。杖携刀尺拂,语隐齐梁陈。我登钟山顶,白塔高嶙峋。再拜礼双足,聊结香火因。
-
九日同从班诸公自南山过苏堤登宝叔塔
柳下芙蓉锦作裳,画船波底见秋光。登高自昔须吾辈,戏马从人上宝坊。白发未嫌纱帽黑,紫萸偏称菊花黄。常年风日无如此,争不从容入醉乡。
-
答蒋山宝公塔下高阁
宝公塔下登高阁,目尽东南半壁天。江接秦淮围故国,地连吴楚渺平川。猿惊鹤怨移文在,虎踞龙蟠王气偏。闻说先皇游幸日,白豪千丈礼金仙。
-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
九月十日王祭酒鸡鸣山登高分韵得日字
昨朝属重阳,阴雨何濛密。今晨忽晴霁,仰面见白日。浮云喜尽敛,四野青山出。司成重佳节,招邀登崒嵂。遥指鸡笼巅,兹焉遂閒逸。极目骋遐瞩,一览风景悉。仰瞻宝公塔,俯憩瞿昙室。坐听颖师琴,泠泠鼓清律。张筵对黄花,酒泛金尊溢。况我八九人,俱是清閒秩。缅思陶渊明...
-
登宝公塔·其一
树老巢翻鹰亦化,锡飞近地鹤犹惊。太平寺主今安在,潮打山围建业城。
-
登宝公塔·其二
三尺杖头閒一把,兴亡随分百馀年。我来但爱松风好,觅得僧窗一觉眠。
-
九日同庄静父俞羡长登宝所塔
突兀龙山色,登高豁旅愁。黄花亦无赖,偏逐少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