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两汉〕
北上太行山(1),艰哉何(2)巍巍(3)!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诘屈(1),车轮为之摧(2)。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树木何(1)萧瑟,北风声正悲。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2)少人民,雪落何(1)霏霏(3)!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延颈(1)长叹息,远行多所怀(2)。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何(1)怫郁,思欲一东归(2)。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梁绝(1),中路(2)正徘徊。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迷惑失故路,薄暮(1)无宿栖。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囊(1)行取薪(2),斧冰(3)持作糜。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悲彼东山(1)诗,悠悠(2)使我哀。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小提示:曹操《苦寒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苦寒行》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讨高干时作的一首乐府诗。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这首诗前四句白描写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艰险难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哀、惊惧、沉重和冷森森的压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叹息、忧郁和思归。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行军途中的生活艰苦之情形。全诗语言苍凉悲壮,沉郁浑厚。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汉乐府
- 创作年代206年
创作背景
《苦寒行》这首诗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时,高干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相关诗词
-
苦寒行
樵苏无夙饮,凿冰煮朝飡。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
-
苦寒行
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
苦寒行
悠悠发洛都,荓我征东行。征行弥二旬,屯吹龙陂城。顾观故垒处,皇祖之所营。屋室若平昔,栋宇无邪倾。奈何我皇祖,潜德隐圣形。虽没而不朽,书贵垂休名。光光...
-
正月初二日早行苦寒
冰凝水面雪遍歧,盐撒空中拂柳枝。寒午宿禽栖尚稳,履端行客迹还稀。陇头无使青梅树,雪上何人披鹤衣。愿借天边红日丽,负暄乘暖到京畿。
-
苦寒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感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天胡为此气凛冽,北风萧萧吹未休。忆昔韶光遍草木,游春童冠服春服。浮李沉瓜消夏长,池有绿荷径有竹。八月秋高天气凉,不暑不寒佳风光。天时人事忽相催,阴阳消长冬又来。袁安门前堆尺雪,郑榻无毡肌欲冽。纵有膏梁绸绔子,貂裘不暖衾如铁。此时更怜从军众,平沙茫茫走海冻。健儿热血奈寒何,将军角弓不得控。人间处处都祁寒,那得力回阳春脚,能使万家欢。
-
苦寒行
野色苍苍向冬末,朔风如箭肌如割。纥干冻雀何处飞,贫子凛栗无毛褐。层冰嵯峨川不流,长河屡日停行舟。芦苇萧然蔽白屋,谁其居者心怀愁。曲突无烟饥欲死,昼伏藜床冷难起。但闻男啼并女号,南邻北舍皆相似。向晚纷纷云复飏,嘹嘹...
-
前苦寒行二首·其一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
苦寒行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
残雪暮还结,朔风晴更寒。重裘犹粟肤,连酌无骍颜。指直不可握,终日缩袖间。十年走万里,何适不艰难。附火财须臾,揽辔复慨叹。恨不以此劳,为国戍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