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东山老先生所寄先君挽章
〔明〕
不见东山翁,荏苒二十霜。
几杖日已远,寤寐恒未忘。
尚忆垂髫年,两亲俱在堂。
进有师友乐,退得父母将。
岁徂事倏变,拱木森墓傍。
远勤平生言,芝兰有馀芳。
犹道管鲍交,亦勉男儿强。
盛篇戛金石,没世垂鸿光。
道脩恨莫报,徒忆须眉苍。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 文学体裁古风
- 文学韵律押[阳]韵
- 创作年代明代
相关诗词
-
大司马刘东山老先生谪戍肃州遇赦放还经襄阳铁佛寺叙旧赋此奉赠
万里生还楚水滨,相看真懒话缘因。戎衣谢拭三边泪,雨露初逢十月春。乡党又开新眼孔,头颅还是旧精神。谁云人定天难定,前席他年语尚闻。
-
论诗寄硕父五首 其四
东莱老先生,曾作江西派。平生论活法,到底无窒碍。微言虽可想,恨不床下拜。欲收一日功,要出文字外。
-
恭读常太翁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四律·其四
青简为谁编,昭忠姓字传。浮生抛异地,劲节上参天。义足扬亲德,恩宜荫子贤。褒荣三世外,华冑庆绵绵。
-
恭读常太翁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四律·其一
龙兴人瑞盛,燕翼象贤多。生己标聪慧,功还密琢磨。绣肠罗万卷,云步捷三科。诗礼家风振,椿庭养太和。
-
答黄仲贞老先生见寄·其一
老来未肯负春心,风致还如李翰林。遣兴每余樽内酒,卖文时得案头金。杏花坛近红先透,杨柳桥低绿未深。有约东园须一到,不烦折柬特相寻。
-
恭读常太翁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四律·其二
十载膺遴选,学优仕更优。不辞山县僻,长抱玉壶秋。惠入巴人曲,仁销蜀客愁。弦歌琴韵叶,作宰并言游。
-
恭读常太翁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四律·其三
武事文儒备,金川运饷行。忽遭蛮劫夺,那让寇纵横。壮志挥长剑,丹心报大清。生祠溪水畔,千载著芳声。
-
穆堂先生下世欲作挽章不能尽所欲言援笔辄泫然而止冉冉一载䢴上寓中得三首亦竟未足抒予痛也
坡颍好兄弟,终身酹兖公。后来陈正字,没齿感南丰。薄植宁堪比,深恩实所同。重江素车隔,何日拜元宫。我有吁天语,苍苍远不闻。终难遗一老,殆欲丧斯文。大鸟临江介,妖星入楚分。最怜用世志,百折尚殷...
-
同沈㯉翁姚薏田沈积山诸先生含叔七兄登南屏诣壑庵观磨崖隶书家人卦傍晚泛湖而归
夙昔抱微尚,溪山嗜幽讨。况兹风日佳,招携得朋好。芒鞋蹋白云,人影乱芳草。夹道繁荆榛,到门荫松筱。略彴自逶迤,清泉一泓绕。何年峦翠中,凿此金鱼沼。阇黎揖迎宾,骨相清且老。坐我青豆房,净域尘不扰。石鼎煮新茶,山厨饭香稻。乘兴入岩洞,缭曲景幽窅。须臾缘磴上,如行众树杪。快观磨崖碑,笔势最夭矫。云是涑水书,前辈每稽考。岁久苔藓侵,拂拭劳手爪。悔不响拓归,装潢成墨宝。斜阳闻寺钟,出谷循故道。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烟水何濛濛,云峰殊杳杳。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
-
答黄仲贞老先生见寄·其二
淮天久客思漫漫,风雪那禁二月寒。江海愁吟怜杜老,林山僵卧隐袁安。故园风物烦相问,上国光华许共看。桃李已传春蓓蕾,多情休惜蚁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