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七首·其四
〔魏晋〕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七首诗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第四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黔娄,借以表现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
创作背景
《咏贫士七首》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当作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陶渊明拒受江州刺史檀道济所馈粮肉前后,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
相关诗词
-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四
百步见秋毫,自昔称离娄。未能若斯人,夙志那得酬。酬志岂在目,心明万物周。万物各有托,贫穷复何忧。黔娄没已久,举世无与俦。九原如可作,吾心安所求。
-
和咏贫士七首·其四
朝得故人书,缄题日在娄。开缄釂十觞,天末遥献酬。杞国忧天倾,婺妇恤宗周。哀哉许泛辈,乃怀田舍忧。赤风荡中原,飞鸟亡其俦。倾筐谋一醉,已矣惭苟求。
-
和咏贫士七首·其七
好游非蜀严,亦历四五州。出处云无心,颇与帘肆俦。灭釜燃孤炊,投钱酌清流。我生如百草,遑代春雨忧。客来仰屋梁,有咨多不酬。问我何苦心,居贫宜进修。
-
拟咏贫士七首·其三
周公昔下士,一饭不遑餐。四海颂声作,白屋无复寒。三家柄鱼国,阳虎盗屿璠。曾原二三子,忍饥依杏坛。士当察时命,固穷心所安。何至挟长铗,特为无鱼弹。
-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六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渊明洞此理,养拙不求工。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安贫抱全节,虽穷亦如通。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
-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七
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
-
拟咏贫士七首·其四
昔在冯敬通,晚节极穷困。岂不尝专城,肥遁故无闷。如何彼江生,赋此以为恨。政坐不能隐,揣谓意有怨。与世一不合,心迹当两远。岂容近市朝,尚与俗物溷。
-
拟咏贫士七首·其六
少陵走西蜀,坡仙谪罗浮。暗与渊明合,九日无新篘。儿曹处此境,四顾定复愁。惟此三老翁,浩然无所忧。作诗配日月,万古长空流。寄谢酩酊子,讵识黄花秋。
-
拟咏贫士七首·其七
龚夬坐何罪,持扇行觅钱。唐意介之孙,忍饿死空山。我尝读史册,怅望南渡前。似兹良亦多,晚辈未可姗。此责有所归,冠裳天地颠。祸至崩杞国,彼悔其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