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彷徨》是1933年3月2日,鲁迅送《彷徨》给日本人山县初男,并在书上题写了本诗。本诗可见鲁迅的彷徨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不是颓唐,而是有进取,有奋斗。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心境。
创作背景
“五四”运动以后,时代在前进,新文化战线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胡适等人组成了“现代评论”派,向北洋军阀政府靠拢。而作为新文化运动左翼的、初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李大钊等人,则投入到实际革命活动中去了。鲁迅是坚持进步的,但他那时还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新文化战线发生的分化现象。他觉得在原来的阵地上战斗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因而有了孤军作战的感觉,产生了寂寞和苦闷的心情。
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曾回忆了当时新文化战线的分化和他的心情。他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由得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这么会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物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在这里坦率地解剖了自己当时的寂寞之感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的心情,但鲁迅已经认识到“这是很不好的”,他要继续前进,努力去找新的道路,决心“以后不再这模样”。
鲁迅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又谈起过当时的情况:“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零至二二年这三年间,倒限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鲁迅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了收入《彷徨》的一些作品,他自己认为“也减少了热情”(《且介亭杂文二集》之《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鲁迅的这两段话,都是他后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对自己写《彷徨》时的情景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彷徨》和《题<彷徨>》诗,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诗词
-
丰城剑池驿感题
龙剑昔未发,泥沙相晦藏。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神物不自达,圣贤亦彷徨。我行丰城野,慷慨心内伤。
-
为郭总戎题长江万里图
...若万邦来会王。座中指点皆历历,鲛绡数丈万里长。老夫困顿今白首,欲往游之无裹粮。徒然感嘅在牖下,捕影捉风消热肠。心摇摇兮怅彷徨,佩有兰兮袭瑶芳。江兮汉兮不可度,望美人兮天一方。少陵东坡二豪者,风流在在留文章。英雄割据未暇论,卧龙独数人中彊。元戎元...
-
题枯林墨兰
山中石累累,百草寒不芳。猗兰如高人,迹隐名愈扬。我欲采其英,系之芙蓉裳。林深路回窈,伫立以彷徨。
-
题杉溪驿二首·其二
隘道临深壑,俯阑千仞强。惊禽忽独去,怪石偶成行。月下芙蕖色,风前䆉稏香。反惭群动息,幽意更彷徨。
-
题孙子绍所藏王摩诘渡水罗汉
问渠褰裳欲何往,彷徨徙倚沧波上。至人入水固不濡,何以有此恐怖状。我知摩诘意未真,欲以笔端调世人。此水此渡俱非实,摩诘亦未尝下笔。孙郎宝藏今几...
-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
...毫芒。不疑性高介,此困安可当。山川几千里,问讯谁能将。冲卿居京邑,青云正腾骧。寓直紫台上,风露澄东厢。清夜不成寐,缓步聊彷徨。拂此壁上尘,远怀同舍郎。英辞欻感发,高义纷激昂。泠泠宫殿虚,讽咏何琅琅。手书成两通,贮之古锦囊。一往泉山南,一致汶水阳...
-
郑所南画兰卷樊山所藏元明题者三十余人末有张文襄题诗樊山自题七言长篇一绝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
...。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
寄题伯卿说剑图
...。龙身虎气经百磨,末路峨峨完大节。男儿三十不自立,忍使前人光遏佚。摩挲此铁铁依然,酬报何曾竭毫发。以此貌作兜鍪人,抚剑傍徨意彷佛。我闻君语睇君图,舐笔欲下还踌蹰。谓君意气颇自负,丹青渲染缨曼胡。周文矩画亦奇隽,讵如此图忠孝俱。卷图还君不敢作,君...
-
题灵阳宫
费君投杖处,行客过彷徨。水面风雷散,沙头草木荒。一壶谁世界,千古共凄凉。大块偏劳我,烧丹未有方。
-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其一
式闾过里独彷徨,尽日追寻到此乡。一族义声存废灶,孤臣词赋痛浮湘。更谁真意紬诗外,不减春阴过夕阳。我愧长沙能作赋,摄衣来拜道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