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残秋偶作
〔近代〕
曾惊秋肃(1)临天下,敢遣春温(2)上笔端。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煦呢?
尘海(1)苍茫(2)沉百感(3),金风(4)萧瑟走千官(5)。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1)齿发寒。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以生息,梦里欲上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栗。
竦听荒鸡(1)偏阒寂,起看星斗(2)正阑干。
倾听鸡鸣偏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小提示:鲁迅《亥年残秋偶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亥年残秋偶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赠与好友许寿裳。这首诗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栗;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干,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5年12月5日,是作者鲁迅赠与好友许寿裳的。许寿裳在1936年的《怀旧》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他说:“去年我备了一张宣纸,请他(鲁迅)写些旧作,不拘文言或白话,到今年七月一日,我们见面,他说去年的纸,已经写就,时正病卧在床,便命景宋检出结我,是一首《亥年残秋偶作》。”
毛泽东主席领导的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当时,鲁迅和茅盾共同去电祝贺,说:“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们身上。”这诗就是为了表达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党领导的革命上的意愿而作。
相关诗词
-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次韵元素再用前作
春晴无复少年时,那作惊乌夜绕枝。
-
次韵君叙雨中偶作
春风作意恼春怀,更落残红上紫苔。
-
奉圣山中邂逅忻师相与话十年旧事为之惘然二十一日同游陈侍讲附子园偶作此篇
不见跳珠巳十年,旧游重说固依然。
-
次韵梁粹中秋日雨
天公不吝常时月,每到中秋苦作难。醽醁又孤今夕醉,梧桐仍是去年寒。萍化风老鲈鱼梦,芦叶雨宜鸥鹭看。我欲与公天柱去,月明多处倚阑干。
-
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余丧偶儿女服未除不作岁因转赠通判通判有诗见答故走笔酬
剪竹缠金大于掌,红缕龟纹挑作网。
-
齐天乐·和蒋四清病暍逢秋所作
普天炎赫衣流汗。号呼坐恨更浅。节序推移,阴阳代谢,谁敢心怀咨怨。冥迷展转。梦远壑层冰,澄江匹练。大地嗷嗷,秋空忽散仁风扇。此身惯经寒暑,喧烦俱净尽,古炉灰篆。屈指交游,转头零落,举目残星数点。轰雷掣电。任百计营为,亦难周遍。日向西山,气机随吐咽。
-
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巳时生紫阳虚叟方回丁亥五月十一日巳时生相遇旅邸同登酒楼各出新诗遂成老友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
-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
偶作
静里三三昧,多年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