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805年8月15日
创作背景
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公元803年(唐贞元十九年),韩愈与张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县令,后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写下《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相关诗词
-
八月十五夜待月
移床露坐闲临水,浴鹄湾头足芰荷。秋已平分催节序,月还端正照山河。老怜宋玉生悲思,狂忆桓伊作浩歌。云汉茫茫一卮酒,白头惭愧古人多。
-
中秋对月用昌黎赠张功曹韵呈同官
...梦寐万里还东皋。嗅梅踏雪巴子里,路入鬼门欣不死。飞飞倦鸟惟思还,玉笋岂是粗官班。馀生但愿闲及酒,虚名宁顾触与蛮。良宵佳客十有五,云放月入尊罍间。颓然老子兴不浅,韩诗坡句聊追攀。君不见天宝云霓羽衣歌,人间乐舞难同科,遗音犹在悲凉多。有酒且饮遑恤他...
-
八月十五夜儿辈试毕宿浮翠堂家宴对月·其二
綵笔翩翩凌紫氛,开尊绕膝共论文。更严画角悲能语,地僻清砧寂不闻。谁散天香飞桂子,人从玉宇集仙群。相携佳句酬今夕,领略秋光已十分。
-
八月十五夜儿辈试毕宿浮翠堂家宴对月·其一
露下天高夜色新,林光掩映水粼粼。九霄正喜无纤翳,万里同看已满轮。桂阙影随飞盖客,冰壶寒对弄珠人。应怜此夕高寒处,好与霜娥仔细论。
-
丙寅八月十五夜集韩寅仲宅
万斛金波浸九垓,冰壶濯魄对含杯。十分轮满秋今半,几处砧寒漏更催。好语微云休点缀,为留清影共徘徊。一尊共觅千秋句,拾得秋光莫浪裁。
-
八月十五夜黄黄岘大参招同韩云陆大参林寄寰明府宴集·其二
十分圆魄挂瑶空,酒伴诗朋四美同。邑里鼓鼙犹动地,幨娟膏沐尚为容。休寻缑岭当年侣,谁奏昆崙第一功。始信阴晴浑不定,昨宵曾苦雨兼风。
-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八十八
东湖东湖见,西湖西湖见。八月十五夜,皎皎如镜面。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沈沈。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
和袭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