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1)还凝(2)。
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岭梅谢后重妆蕊(1),岩水(2)铺来却结冰。
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牢系鹿儿(1)防猎客(2),满添茶鼎(3)候吟僧(4)。
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尝、吟诗。
好将膏雨(1)同功力(2),松径莓苔(3)又一层。
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小提示: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作。全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春雪过后,山村的清新自然之美。透过诗句,可以品味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 作品出处唐风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荡。王室的生活则越来越奢侈糜烂,上行下效,各级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藩镇牙兵凶残暴戾、强敲豪夺、逾法犯令,任意为非作歹。百姓们在这层层的勒索和压榨下,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诗人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对劳动人民和现实生活有广泛的接触,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相通。他作《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此诗,表面上描写了春雪过后,山村的清新自然之美。但实际上却是借此乡村美景,反衬乱世不平,从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相关诗词
-
春日山中漫成
避风避雨梦中过,晴丽其如此日何。坐石观泉随我意,煮茶烧笋听僧歌。晚添积翠云边浅,春逐残红草上多。忽报西轩居士到,向来离恨一销磨。
-
和友人春日山中即事·其二
杜门却扫绝机缄,砥节端如万仞岩。涧底无鳌休掷钓,路傍有草倩谁芟。披襟嫩竹敲风细,支枕幽禽斗语喃。底事晓来无挟弹,为嫌屋上集乌馋。
-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其四
功名老去念头轻,尽日看山眼倍明。甚欲买田为隐计,囊空未办孔方兄。
-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其二
碧山深处息兵戈,石窦甘泉冷齿牙。绝似天台旧风景,何人能复饭胡麻。
-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其一
乱世艰难寄此身,暮年食蓼有馀辛。一春胜事成虚掷,空忆兰亭王右军。
-
清平乐·正月十八日舟中对月有怀
蓬窗人悄。寒意生如草。月与离人同一稿。都比前宵瘦了。拥衾懒炙银灯。自家和影温存。容易黄昏挨过,明朝还有黄昏。
-
春日山中寻泉
春泉试独寻,度壑复穿林。忽见流红远,方知入翠深。色浑因悟雨,声淡只宜琴。盥弄忘归去,穷源空有心。
-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其五
睡起书斋日正中,松花飘粉满房栊。山童颇解诗翁意,茶灶犹藏宿火红。
-
山中对月有怀高文升
山月皎皎山风清,石泉竹根流细声。故人一月不会面,贱子此夜难为情。援琴再弹调更苦,举杯强饮愁还生。是身安得生羽翼,奋飞直到文江城。
-
春日山中杂咏三首·其三
岁俭人方困,春深力未齐。平洋初插莳,高陇欲翻犁。雨色连村暗,檐声入户低。丰年兹可卜,满意是山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