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唐〕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陇头吟》是唐代诗人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三种类型的人物,以及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三种边塞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表现了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全诗基调悲怆郁愤,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20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疆查访军情。长期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王维见到了奇异的边疆风光,感受到了艰苦的军中生活,诗情勃发,留下许多优秀的边塞诗。《陇头吟》此诗即是其中一首。
相关诗词
-
陇头吟
...西域,古来此地希人迹。山川本是隔华戎,君王直欲吞夷狄。自从汉虏互相雠,塞上风尘无日休。几群天马来荒外,百万征人戍陇头。堪嗟百万征西卒,半作陇山山下骨。谁为戎首祸斯人,后有汉武先嬴秦。秦家无策良可嗤,汉制匈奴空尔为。愿令边郡谨备寇,不用中原多出师。
-
陇头吟
玉门将军秦陇客,十载不归头半白。夜闻陇水忆秦关,晓土城头听羌笛。笛声呜咽送边愁,陇水滔滔日夜流。壮士三千豪气尽,家人翘首望封侯。年年虚建平边策,依旧黄沙陇水头。
-
陇头吟
万里奔驰陇头水,日夜呜呜乱人耳。黄沙白草两茫茫,怕听水声愁欲死。一从结发戍凉州,铁甲磨穿已秃头。儿孙养得谙胡语,不如陇水解东流。几度临流磨剑首,水浊谁怜刃伤手。何当乘隙奏肤功,笑取侯章大于斗。肯学李陵生服降,甘饮陇水臣他方。
-
陇头吟
洮云飞飞渡陇水,白骨疆场泣新鬼。闺中少妇闻笛声,旧怨新愁深骨髓。陌头杨柳飞白花,去年此日才离家。谁知渡陇不复返,儿孤母老天之涯。陇头之水声咽咽,路上行人心似铁。只听流水声,不看流水血。黄沙白草秋茫茫,终年眼望胡天月。
-
陇头吟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
陇头吟·其一
乌落黄云塞草秋,陇头之水东西流,水声呜咽鸣啾啾。马闻思旧枥,人闻思旧丘,年年征战无时休。无时休,谁能到此求封侯。
-
陇头吟·其二
兵满天山雪满衣,汉家都护拥旌旗。衔枚一夜袭疏勒,度陇生兵尽潜出。不得戎王誓不归,归时杨柳正依依。正依依,占春色,与君同醉花阴侧。
-
古陇头吟
天寒陇水鸣呜咽,夜饮锐兵从此发。海风吹人眼欲枯,上陇犹看岭西月。悲笳萧萧霜满天,十里一堠烽火连。去年初度弹筝峡,今年复引月支泉。从军辛苦事征讨,将军功大残兵老。
-
陇头吟
陇头流水别,凄响自堪惊。月散东西影,风传远近声。傍侵疏勒道,斜入隗嚣营。呜咽归肠断,何时到渭城。
-
龙夜吟
...暗合清风调宫徵。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