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
〔唐〕
兰(1)叶春葳蕤(2),桂华(3)秋皎洁。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1),自尔(2)为佳节(3)。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1),闻风坐(2)相悦。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有本心(1),何求美人(2)折!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小提示:张九龄《感遇·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本诗通篇结构安排紧而有序,叙述风格和缓、平静,给人一种清心、恬淡的感觉。
- 作品别称感遇十二首·其一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37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相关诗词
-
京闱下第适遇重九感怀·其一
改辙观光上国游,半生怀抱未能酬。佳名此日为重九,潦倒黄花又一秋。旧史重温情恋恋,白云遥望思悠悠。空斋昼静如年永,四壁寒蛩送旧愁。
-
感遇·其一
山居绝尘鞅,众虑寡所营。长啸谷声应,抚琴薰风生。云流古洞湿,雨过寒潭清。年光自代谢,草木随枯荣。且尽杯中酒,遑图身后名。
-
感遇·其一
御风入阊阖,缥缈蓬莱游。丹阙互紫宫,瑶府结琼楼。玉皇数召见,绛节垂华斿。香案翻宝箓,众仙非我俦。下士未闻道,汩彼尘土谋。丹砂治不成,聚语徒啾啾。
-
感遇·其一
青山千馀仞,仰见白云飞。出岫何太急,为霖当及时。伤哉造化孩,待哺杳无期。斯人今不出,匍匐将何之!
-
感遇·其一
太虚干元化,圜转固无端。茫茫大千界,劫火或已然。谁持石五色,更为补皇天。堂上乐方宴,杞国空忧煎。山中抱黄犊,归去种春田。
-
感遇·其一
孤鸿天北来,栖我林上枝。欲寄美人札,相思空自知。夕阳宿秋山,野草连大堤。低头独顾影,短发双肩垂。芳容易衰歇,空负年少期。愿结鸳鸯侣,相随竟不离。
-
感遇·其二
朱明未云满,龙火已西移。日车无续景,壮士安能持。一叶堕庭柯,寒风栗我肌。老壮更相迫,蚩蚩欲何为。荣华争努力,祇供霜霰欺。谁见西山药,可驻百年期。
-
感遇·其十五
家本罗浮下,萧然木石亲。扶桑东不远,勾漏亦为邻。学道炼金骨,三山期问津。岁星耻被谪,强之观国宾。矫矫野鹤性,饮啄惭向人。一迷红尘眼,五别青萝春。缑山倘相接,归揖云中君。
-
和叔毅田园五首·其四
晨耕馌箪壶,夜绩课絺绤。感时百忧集,遇酒一笑适。五湖波浪阔,勿厌田庐窄。土膏燥不粘,山骨寒更瘠。
-
感遇·其八
精卫一何愚,衔尽西山石。东溟波万里,力微岂能敌。独怜帝女灵,芳魂或重溺。仲尼浮海心,李叟流沙迹。知不可柰何,安命甘踵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