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近得书帖》为行草作品,徐利明在《中国书法风格史》“王羲之行书”一节叙及:“忽简为草,忽繁为行(甚至为行楷),或连成一片,或字字独立,兴之所致,变化无穷。这样写,既不受草法制约,又不拘于行法,自由变化,十分顺其心志,行草就这样产生了”。“这是由于古人将书法用之于日常生活时,总以‘便’字为要旨,在求便的同时又有兴致的起伏、涨落在其书写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近得书帖》时草时行,自由变化,带来章法行气的丰富性。
相关诗词
-
《同丁计部沈刑部欧博士陆山人集蔡刑部宅观唐伯虎所临兰亭禊帖并图书赠计部南还得和字》拼音版
市烟宫树晚相和,三径频留白玉珂。西掖新篇堪倚马,东吴狂墨亦笼鹅。千秋破冢名逾重,百众登坛世不多。日下山阴将理棹,不知修禊近如何。
-
《七月帖》拼音版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
《袁生帖》拼音版
产妇儿万留之,月尽遣,甚慰心。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 弟预须遇之。大事得其书,无已已。二谢云秋末必来,计日迟望。万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别停几日,决其共为乐也。寻分旦与江、姚女和别,殊当不可言也。
-
《雨后帖》拼音版
今日雨后,未果,奉此,想□□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父转与都下,岂信戴适过,于粗也。羲之。
-
《上虞帖》拼音版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
《得示帖》拼音版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
《热日更甚帖》拼音版
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
-
《省前书帖》拼音版
省前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体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广州耶?当有得集理不念悬心也耳。
-
《先夜帖》拼音版
得书为慰。吾先夜遂大得服汤酒,诸治渐折,故顿,极难劳。知足下便去,不得面别,怅恨深。保爱。临书增怀。王献之。
-
《承姑帖》拼音版
献之承白,姑比日复小进退,其尔不得一极和,忧悚犹深。不审以服散未?必得力耳。比驎相闻,故云恶。悬怀使君,数得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