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闻杜鹃
〔宋〕
少日都门(2)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3)。十八年间来往断(4),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5)。道是流离蜀天子(6),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7)。
少年时代上都门游学,长亭薄暮,几声鹃鸣,勾引起了羁旅之愁,不如回家去。十八年间,来往于“都门路”上,昔日少年,今朝白首。本来已在为世事的变幻而感叹不已,又那堪忍受杜鹃一夜啼到天明。想到恭帝在北方颠沛流离,与当年蜀天子的遭遇相似,遥遥再拜,泪如雨下。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1),桃花前度(2)。风雨断魂苏季子(3),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4),问长安(5),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重来临安的时候,画堂依然,客馆无恙,但在画桥边哀民遍地,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为抗击元军,恢复失土,英勇献身,不能归乡,在梦里家乡在何处?谁不愿意,封侯万户?江南寂寞,道路难行。看临安,街道上没有人住,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又向谁去诉说这一切人间的悲苦呢?
小提示:刘辰翁《金缕曲·闻杜鹃》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金缕曲·闻杜鹃》是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写的一篇爱国词,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因为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催促声,从而唤起了自己对往昔的回忆,对古今沧桑的感慨,尤其是对失去国家、被虏北上的宋恭帝的思念与惋惜。下片运用李商隐的诗句和苏秦的故事,表达对昔日繁华都城沦陷敌手、故国一片荒凉的愤恨不平,尤其是对抗金志士报国无门的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无限悲哀与同情。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由此发端,由此收煞,由此过变,由此转换。
- 作品出处须溪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金缕曲
- 创作年代1284年
创作背景
作者自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夏由中书架阁任奔母丧离杭返回庐陵,直至宋亡五年后的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才带了儿子刘将孙一起来到杭州凭吊。在归途上听到杜鹃哀鸣,将孙先赋了一首《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词,情辞凄苦,刘辰翁依其韵而赋了《金缕曲·闻杜鹃》。
相关诗词
-
金缕曲·怠亍生
海上云萍遇。笑频年、开樽说剑,登楼选赋。十万狂花如梦寐,梦里花还如雾。问醒眼、看时何许。侬已独醒醒不惯,悔黄金、何不教歌舞。明月外,思清苦。奇才未必天俱妒。只君家、通眉长爪,偶然仙去。花月湖山骄冶甚,一种三生谁付。只片语、告君休怒...
-
金缕曲·七月初五朱草衣五十初度
...胸中、著书干卷,沈埋弃掷。尚有及时一杯酒,身后之名何益。张季膺、斯言堪述。天意也怜吾辈在,且休忧、尘世无相识。长寿考,比金石。
-
金缕曲·画笔应难到
...嗤他皮相争颦笑。漫销魂、花柔疑没,肉匀足冒。可奈相思深如刻,瘦损香桃多少。怕玉比、玲珑难肖。知己半生除红粉,莫艰难、市骏金台道。只无俗,是同调。
-
三月十九日闻杜鹃
江村漠漠竹枝雨,杜鹃上下声音苦。此鸟年年向寒食,何独今闻摧肺腑。昔人云是古帝魂,再拜不敢忘旧主。前年三月十九日,山岳崩颓哀下土。杂花生树莺又飞,逆首依然逋膏斧。燕山模糊吹蒿薤,江表熙怡卧钟鼓。太王蓄意及圣昌,奥窔通诚各追数。金马封事石渠书,怨毒犹然在...
-
金缕曲·题俞彩裳女史慧福楼诗集
福慧双修矣,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真不愧、诗书门第。拈出卷中读史句,岂寻常、弄月吟风耳。簪花格,银钩字。瑶池仙子应如是。爱翩翩、温柔态度,端庄容止。...
-
金缕曲·题蒲察夫人闺塾千字文
肃肃金闺彦,古蒲察、巍巍令族,声名久远。彤管一枝承内则。不写春愁秋怨。更不假、花针柳线。千字文章传千古,又何劳、列女纷纷传。风...
-
金缕曲·红绡
...绯桃延佳士,此是君侯自惹。又何必、乌龙守夜。一面菱花云记取,好良期、三五清辉射。花阴底,月光下。潭潭院宇人皆怕。越重垣、金釭半敛,云鬟初卸。空倚玉箫愁不尽,蓦地人来迎迓。问何术、仙乎神也。磨勒奇谋人不识,莽昆仑、能使红绡嫁。百年偶,本无价。
-
金缕曲·红拂
世事多奇遇,快人心、天人合发,英雄侠女。阅世竟无如公者,决定终身出处。特特问、君家寓所。逆旅相依堪寄托,好夫妻、端合黄金铸。女萝草,附松树。尸居余气何须惧,问隋家、驱鱼祭獭,为谁辛苦。况是荒荒天下乱,仙李盘根结固。更无奈、杨花自舞。悔不当初...
-
金缕曲·寂寞闲门闭
...山烟树苍茫里。自成连、刺船归后,果移情未。白眼看天星与月,但见楼台弹指。问高处、阑干谁倚。漫遣钿筝移玉柱,铸相思、枉负黄金泪。听嘹亮,雁声起。
-
闻杜鹃二首·其一
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