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此诗也题作《宝剑》。热情于咏侠唱叹的吴均十分鐘爱宝剑。据史料载,吴均似乎并未去过边塞,他有杀敌立功的雄心,却出身贫寒,仕途坎坷,终生不得志。但他仍热情地写着边塞诗,用宝剑寄托着自己为国建功的壮志。
昆吾,山名,出赤铜,用以做刀,古人称之为利刃。开篇先以宝剑的“祖籍”示人,既然出自盛产利刃的昆吾溪,可见“我”所佩之剑即使不是名剑,至少也是一件罕有的利器了。
三、四句更是极言其珍。《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闻豫章雷焕妙达纬象,邀他一起登楼仰观。焕说,是豫章丰城的宝剑精气贯天所至。华令焕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宝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以一剑送张华,留一剑自佩。后张华被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携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从腰间跃去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雷华认为两剑由此重新相合。诗中“照水”应用此典。《山海经·中山经》:昆吾山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这两句对仗工整,连用多典,使那切玉如泥的宝剑跃然读者眼前。
五、六句紧承前文,进一步描写宝剑光彩。这两句是说,剑刃边如同寒霜凛凛,(抽剑出匣时,)剑匣上风声凄厉。这两句掺入了一些人的主观感觉色彩,更显剑之魄力。好一把宝剑!莫说是光彩照人,锋利无比,就算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剑刃如同九月素霜,凛凛然使人心生畏惧,拔剑在手,铿然发声,好似阴风悲鸣, 让人不由得心下凄凉!
末尾两句复用张华典,好似与前人对话。寄语张华公子,什么时候把你的神龙宝剑拿出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锋利?
前所引《晋书》中对龙泉、太阿两把宝剑的光彩照人已经誇赞至极,如今吴均忽然开言要请张华“见携”,显然有自信胜之。龙泉、太阿,是人尽皆知的绝世宝剑,而在吴均看来,尚自不如自己的剑,一比之下,这把剑锋芒尽现,不由人不叹服。
英雄求主,怀宝待沽。作者咏宝剑,并不是单纯地炫富,而是以剑喻才,这样一把宝剑不去上阵杀敌,这样一个人才不能得到重用,岂不是浪费了吗?
相关诗词
-
《龙虎山十咏·其三·龙井》拼音版
宝剑落深潭,时时见光怪。鳞甲飞上天,白昼风雨快。
-
《咏霍将军北伐诗·其二》拼音版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
-
《咏古十六首·其四》拼音版
长剑寄宝匣,往往夜鸣吼。芒针补弊履,虽贱不为丑。藏器贵有施,斯人自吾偶。汲汲出疆贽,皇皇丧家狗。无愧三宿行,未多沮溺耦。营丘执羔...
-
《咏史十首·其二·季子》拼音版
延陵有宝剑,解挂徐君墓。但酬一片心,安知存与故。让国追夷齐,千乘非所顾。岂复问遗金,负薪嗟道路。
-
《芹溪八咏·其四·芹溪小隐》拼音版
芹溪处士古人风,宝剑尘埋未化龙。旧隐至今名不朽,扁题元出紫阳翁。
-
《从化山水六咏·其五·龙潭》拼音版
侧足应防险,沈竿讵测深。神珠浮沼面,宝剑坠潭心。草树涵秋碧,烟萝翳夕阴。欲知霖雨意,肤寸起遥岑。
-
《拟陶渊明咏贫士》拼音版
宝剑沈狱底,龙光岂自呈。良玉蕴深山,不知光辉生。萧萧被褐士,悒郁多古情。貌枯中自腴,衒饰耻希荣。知己惜不遇,澹泊守其贞。欲取鸣琴弹,明月上前楹。
-
《次雷子枢知事延平八咏韵·其一·龙津春浪》拼音版
宝剑龙入水,千载犹可见。春风动鳞甲,浪舞桃花片。一息过天池,相期曲江宴。
-
《开元天宝杂咏·游仙枕》拼音版
一枕仙游足自娱,萧然清思离尘区。十洲三岛经行处,知有岷峨剑阁无。
-
《咏宝剑赠董侍御》拼音版
身佩吴钩百鍊钢,芙蓉出匣耀寒芒。断蛟直欲趋东海,斩马何劳借上方。怒斥奸邪惊落胆,气淩豪侠凛飞霜。平生致主凭三尺,星斗遥看夜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