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吟
〔唐〕
木兰(2)之枻(3)沙棠(4)舟,玉箫金管(5)坐两头。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
美酒樽(1)中置(2)千斛(3),载妓(4)随波任去留。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仙人有待乘黄鹤(1),海客(2)无心随白鸥(3)。
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屈平(1)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2)空山丘。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
兴酣(1)落笔摇五岳(2),诗成笑傲凌(3)沧洲(4)。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1)亦应西北流。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在,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流了。
小提示:李白《江上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江上吟 》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9年
创作背景
《江上吟 》此诗当为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根据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的说法,可知李白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咏江上溺死女子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傍珠。
-
俯江亭用亭上韵
危亭突兀瞰岩浮,燕子飞飞似泛舟。江势远吞扬子怒,云痕低锁美人愁。双龙破浪冲京口,万马腾空出石头。南国自惭为客久,可堪重倚望乡楼。
-
抵会江
朝发桐江暮会江,风波巇崄客心降。斜阳天际去帆两,老树梢头归鸟双。排闷有诗裁夜烛,浇愁无酒泻秋缸。明朝又过钱塘去,争浪堆中泛巨航。
-
江行杂咏十首·其八
今朝江上路,明日复何之。踪迹已无定,前程焉可期。
-
绮罗香·闻江上戒严寄阶符夫子
屯雾催寒,战云压暮,肠断悲秋时候。兵火匆匆,哭路几人饥走。才闭门、怕听笳呜,奈隔戍、遥传角奏。哀不尽、江北江南,孤鸿声咽朔风骤。故乡乔木似旧。念人间何世,劫灰飞又。触目惊心,多少营边衰柳。谩说是、鸟亦含愁,便篱菊、近来都瘦。更几...
-
襄阳古乐府三首·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
...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沾裳细看巧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
-
江上醉吟怀诸子
甬东归客情无已,江门醉舞秋风起。桃花渡东包十亡,新安道上卢九死。死者既死殊可悲,生者徒生乌足喜。平叔多能无所用,文父甘贫了不耻。惟有嘉则卖赋归,阁上长吟对妻子。嗟余寥落还荆州,白日到家双泪流。眼底故人复如此,此生促刺真蜉蝣。且以微名埋曲糵,何须玉匣葬...
-
苦吟
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
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