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
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相关诗词
-
《题刘端礼步芳桥》拼音版
桥上画栏低压水,青龙影落芙蕖底。欲渡芙蕖望翠微,波面红云映屐齿。洛浦清流古有神,罗袜凌波生暗尘。东昏戏作锦地茵,金莲衬步如花人。而今此事堕渺漭,但有荷花开荡漾。试穿芒屩踏风烟,安用紫丝连...
-
《上元夜效小庾体》拼音版
长安行乐人,上节赏游新。楼台宵向曙,弦管夜惊春。宝勒灯前度,金妆月下亲。别有河桥上,争看洛川神。
-
《山坡羊·洛阳怀古》拼音版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
《和友人洛中春感》拼音版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拼音版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
《南征回京至界上驿先呈城中诸友》拼音版
朝云来少室,日暮向箕山。本以无心出,宁随倦客还。春归伊水绿,花晚洛桥闲。谁有馀樽酒,相期一解颜。
-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其四》拼音版
骆驼桥上蘋风急,鹦鹉杯中箬下春。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
《舆中无事赋得美人三上三中三下诗共九首·其二·桥上》拼音版
谁道长虹有美人,游鱼争识晓妆新。佳期岂待招灵鹊,微步偏怜赛洛神。濯濯金莲初出水,盈盈罗袜不沾尘。采芳拾翠闲来往,珍重休过妒妇津。
-
《某前日谒见国史侍读尚书获款燕谈蒙出示周杨子书报许藏山中得岩壑之胜过冷泉亭者叹想不已俾某赋诗退成七言古句一首上呈》拼音版
...儒何必四库书,正自胸中有千古。野人上车才不落,索米无庸面如鼓。归来仰屋坐太息,咄咄书空欲谁语。石林居士今龙坂,忧国形臞心独苦。向来岂止见夷吾,叩阁何由避寒暑。伯仁三日应可尔,顿解新亭对悽楚。坐中人传双尺素,思洛桥南霅溪渚。山回壤接二百里,许藏幽奇...
-
《山名》拼音版
丽景斜中峤,晴华泛晚春。琴声抽楚雪,歌曲下梁尘。倾盖雕炎远,班荆密契新。方承绮筵暮,烟上洛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