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独宿博山王氏庵的感受。上片以所见所闻渲染寂寞荒凉的环境和气氛;下片写白发苍颜、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最后表现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可贵精神。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都十分成功。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清平乐
- 创作年代1186年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附近的名胜之处鹅湖、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等地游览。一个清秋的夜晚,作者来到博山脚下一户姓王的人家投宿。词人即景生情,写成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相关诗词
-
《清平乐·应制》拼音版
琼枝瑶月。帘卷黄金阙。宫鬓蛾儿双翠叶。点缀离南闹雪。东风扇影低还。红云不隔天颜。夜夜华灯万树,年年碧海三山。
-
《清平乐·拟太白应制》拼音版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
《清平乐·题姚梅伯梅花任渭长美人合作》拼音版
月高烟冻,乍醒罗浮梦。纸帐空明尘不动,留得被池香重。隔墙疏影横斜,淡妆合伴梅花。欲识飞琼姓氏,还寻种玉人家。
-
《清平乐·舟次金阊》拼音版
浪传佳丽,荒尽繁华味。正日篷窗无一事,饱听雁声而已。梅花冷月初三,孤尊谁共清谈。只有西湖入梦,从今不忆江南。
-
《清平乐·水阑斜靠》拼音版
水阑斜靠。细看描花巧。墨点朱唇含浅笑。并向绿波低照。金丸忽散鸳鸯。可怜未尽柔肠。半日清茶相对,不知几许猜详。
-
《清平乐·春去》拼音版
宿酲初醒。袅袅吟鞭影。蜀道秦川行路永。罗袖残香消尽。清明寒食匆匆。能消几日东风。蝴蝶不知春去,画桥贪趁流红。
-
《清平乐·秋光如许》拼音版
秋光如许,雁字排空去。十二阑干凝眺处,帘卷西山暮雨。白沙翠竹柴门,落霞孤鹜江村。况是亭皋叶下,萧萧最怆吟魂。
-
《清平乐·妓诉状立厅下》拼音版
坠红飘絮。收拾春归去。长恨春归无觅处。心事顾谁分付。卢家小苑回塘。于飞多少鸳鸯。纵使东墙隔断,莫愁应念王昌。
-
《清平乐·春尽夜》拼音版
五更红雨。浴尽黄莺羽。残烛半条香一炷。裁得送行诗句。平添百感心头。东君忒不风流。为了一番来去,凄凉多少朱楼。
-
《清平乐·蝇头细小》拼音版
蝇头细小。字字伤心料。中有答书三幅稿。记向秋灯泪草。十年一梦三生。鸳鸯小冢苔青。燕子东风寒食,梨花细雨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