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金〕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旗问所从谁(2)。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 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侯骑(1)才通蓟北(2),先声已动辽西(3)。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4)月,红袖(5)不须啼。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 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小提示: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是金代词人元好问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边塞战斗场景以及年青勇士乐于奔赴沙场杀敌立功;下片描写抗敌军队,凯旋定在杨柳依依之时。全词与以写从军建功之乐为基调,风格明快,大有盛唐边塞之音,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读者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 作品出处遗山乐府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江月晃重山
- 创作年代金代
创作背景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该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据龙德寿《元好问萨都剌集》这首词是作者于贞祐丙子(1216)为避兵南渡之后而作。一据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三乡(今河南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此词是初到时所作。
相关诗词
-
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
小重山·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卷尽归云瘦碧空,微凉吹不断,白蘋风。乱烟残霭有无中。惊回首,五十六灯红。火齐散遥峰。山灵须遣护,绛纱笼。倚楼高咏此时同。分携处,冷落一江枫。
-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题春江送别图赠谢可用归宁都
...上一相逢,十日题诗楚王宅。岂无东山屐,携子游云中。锦袍飘然不可挽,惊雨夜逐南飞鸿。江烟微茫江水绿,陈帝祠南树如簇。画船东下双舻鸣,岸转沙回见林麓。图画不可尽,送君从此归。石苔已迷旧行迹,山色自满幽岩扉。我登武山云,君弄贡江月。重逢何处蹑飞仙,却望青天白云阙。
-
题山水画四首·其四·苏子曕赤壁赋
清夜放船好,长江正渺如。风行流水上,月出远山初。飞鹤盘空迥,潜蛟隐浪虚。英雄有遗恨,临泛独踌躇。
-
西江月·宜兴山间即事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杖闲行。呼童开酒荐杯羹。欲睡携书就枕。
-
正月二十四日到梅山二首·其一
困来禁不住,一动亦悠然。家事青山外,春心白发前。逢人相问岁,为客又开年。得醉梅花下,何妨就石眠。
-
西江月·十一月初六日夜偶成
日日山迷水癖,年年书恼诗痴。寻思那里要他知,试比古人犹未。往往眼甜口苦,常常心是身非。如何则甚破他疑,只学今人足矣。
-
酹江月·寿松山主人七月十九日
楚天秋早,过中元拈指,蓂飞四荚。怪得千门佳气满,恰值生申时节。蓬矢当年,椒盘今夕,瑞木金炉爇。主人情重,酒红潮上双颊。且看戏彩□□,鼎分丹桂,兰玉同班列。更喜萱庭南极老,亲授长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