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梦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林景熙的组诗作品。第二首是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哀伤。“一抔自筑珠丘陵”化用了一个古代神话。古代神话,舜埋葬在苍梧之野,有许多名叫凭霄的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里作者把兰亭的宋帝新葬处比成舜陵,将埋骨诸人比作神鸟。作者等人将宋帝的两盒骸骨葬在兰亭,却不敢明说,只是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而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此云“双匣犹传竺国经”。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除了春风可以毫无顾忌地年年来这里祭扫凭吊外,谁也不敢冒此风险。身后如此孤独寂寞、凄凉萧索,身在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不能不哭泣悲伤。“杜宇”是用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含泪啼血、飞回江南的传说,以此比作宋帝。冬青是宋宫中常栽的树木,重葬遗骨后也用此树作为标记。这里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身后的不幸遭遇而哀伤,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了。
- 作品出处宋诗钞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奉元帝之命,为了镇压亡国之民,发掘了南宋皇帝的陵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南宋遗民无不痛心疾首。事后,林景熙与唐珏、郑宗仁、谢翱等人,一同暗中将宋帝的骸骨搜集、埋葬起来。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会稽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后来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就是为此而写。因为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作者担心写得太明显招来横祸,所以隐约其辞,托言梦中所作。
相关诗词
-
《病中作二首·其二》拼音版
牧羊知治民,解牛得养生。一理傥造微,何事不可明。我老抱病久,颇窥古人情。唐尧授四时,帝道所以成。周家七百年,王业本农耕。造端无甚奇,至今称太平。人生正如此,默默要无营。心君但高拱,万物安能撄。
-
《上元后连数日小雨作寒戏作四首·其二》拼音版
春风催暖入园林,一片云生又作阴。留得梅花三日住,谁云造物本无心。
-
《园中作二首·其二》拼音版
病侵衰境频须药,日漏寒云旋作晴。幽鸟唤回残枕梦,蛮童扶下野堂行。书生本自安穷处,丰岁何妨乐太平。新买西村两黄犊,闲招邻曲议春耕。
-
《阆中作二首·其二》拼音版
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
-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其二》拼音版
梦回纸帐怪生寒,童子传呼雪作团。已被晓风融作水,头巾不裹起来看。
-
《李商叟传录临川与黎师侯唱酬怀曾文清公长句用韵作四首·其二》拼音版
生世胡为尔许迟,况经事变与时移。论文尚喜两公在,一见何胜隔岁离。落木长江天末恨,清风朗月卷中诗。有怀曾子今冥漠,雨泪真成满面丝。
-
《崇阳道中作四首·其一》拼音版
我行江南春,初见农事作。及兹旅湖外,秋稻半已穫。隔林闻晚舂,稿秸积篱落。童稚亦熙熙,田家有馀乐。
-
《崇阳道中作四首·其二》拼音版
溪清石齿齿,山远木苍苍。落日烟景暮,西风粳稻香。茂林归鸟雀,平隰下牛羊。月露浩如洗,凄然欲结霜。
-
《梦中作四首·其三》拼音版
赐得渊书下太微,渊灵元已载云旗。便从碧海方瀛去,清道鸾歌与凤吹。
-
《梦中作四首·其四》拼音版
八景云舆驾六龙,东方常御太和风。箫笳冉冉升黄道,冠剑重重拜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