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作四首·其二
〔宋〕
一抔(1)自筑珠丘陵,双匣犹传竺国经(2)。
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到兰亭,积成珠丘,所幸还传下了两匣来自天竺国的佛经。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1)泣冬青(2)。
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望帝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
小提示:林景熙《梦中作四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梦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林景熙的组诗作品。第二首是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哀伤。“一抔自筑珠丘陵”化用了一个古代神话。古代神话,舜埋葬在苍梧之野,有许多名叫凭霄的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里作者把兰亭的宋帝新葬处比成舜陵,将埋骨诸人比作神鸟。作者等人将宋帝的两盒骸骨葬在兰亭,却不敢明说,只是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而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此云“双匣犹传竺国经”。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除了春风可以毫无顾忌地年年来这里祭扫凭吊外,谁也不敢冒此风险。身后如此孤独寂寞、凄凉萧索,身在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不能不哭泣悲伤。“杜宇”是用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含泪啼血、飞回江南的传说,以此比作宋帝。冬青是宋宫中常栽的树木,重葬遗骨后也用此树作为标记。这里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身后的不幸遭遇而哀伤,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了。
- 作品出处宋诗钞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奉元帝之命,为了镇压亡国之民,发掘了南宋皇帝的陵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南宋遗民无不痛心疾首。事后,林景熙与唐珏、郑宗仁、谢翱等人,一同暗中将宋帝的骸骨搜集、埋葬起来。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会稽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后来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就是为此而写。因为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作者担心写得太明显招来横祸,所以隐约其辞,托言梦中所作。
相关诗词
-
梦中作四首·其一
阆苑东头白玉京,五云拂拂护层城。龙鸾高并旌幢过,知是仙班退紫清。
-
八月六日作四首·其二
金虎挻灾不复论,搆成狂猘犯车尘。御衣空惜侍中血,国玺几危皇后身。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黄旗紫气今仍旧,免使老臣攀画轮。
-
水中月四首·其二
袅袅青山云,湛湛清江水。中天落玉钩,鱼龙惊不止。
-
江西道中作三首·其二
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夜色草中网,秋声林外机。渚田牛路熟,石岸客船稀。无复是乡井,鹧鸪聊自飞。
-
崇祯癸酉下第还里后作四首·其二
览镜照我颜,寒陋难为状。一一视妻孥,亦非簪佩相。桐柳不中梁,人生宜自量。况有黍稌田,不乏鸡豚饷。物无两大理,富贵宁兼望。已矣吾何营,颓焉适天放。
-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其二·楞严寺
此寺置何年,大唐贞观岁。中藏白石碣,上刻前贤字。地居古河边,门临野无际。忆我读书时,寒榻同僧睡。
-
庚戌元日移家惠山舟中作二首·其二
去年元日弃孤臣,赵北燕南滞病身。八口一舟迁易散,吴山楚水信难真。即看妻子还疑梦,高卧江湖又早春。只恐莺花饶笑我,拂衣斑鬓已如银。
-
春日会饮怀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其二·次林韵
二月中和气序均,酒酣偏觉长精神。之人欢会何稀阔,惆怅尊前更惜春。
-
江亭雪后作四首·其二
灌园抱瓮容吾辈,破浪乘风大有人。搔首问天增感慨,胸中五岳自嶙峋。
-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其二
云帆一片驾长波,茱黍村庄瞥眼过。回首夕阳添泪咏,清河今已混黄河。